春原草宿。酿湿痕作影,光散林麓。近水偏多,避月还明,飞飞自照幽独。西风不醒雷塘梦,化万点、秋魂相逐。更那堪,雨暗黄昏,败井废苔凝绿。
还记荷亭露坐,小池乍退暑,凉气吹烛。绕遍花阴,巧入湘帘,笑倚画罗同扑。而今一院繁星乱,但冷飐、萧萧疏竹。等恁时,闲贮绡囊,怕展翠笺重读。

【注释】

春原草宿:春天的原野上,草木繁盛。

酿湿痕作影,光散林麓:湿润的草地留下了痕迹,阳光散落在山麓。

近水偏多:靠近水源的地方更多。

避月还明:避开月亮而明亮。

西风不醒雷塘梦:西风没有唤醒雷塘的梦境。

化万点、秋魂相逐:化作无数点秋魂追逐着。

雨暗黄昏,败井废苔凝绿:雨后天色暗淡,破败的井口覆盖了苔藓。

荷亭露坐,小池乍退暑,凉气吹烛:荷叶下的荷花亭里,刚刚消去暑气,微风带来清凉的气息。

绕遍花阴,巧入湘帘:环绕着花木荫蔽之处,巧妙地进入湘地的窗帘。

笑倚画罗同扑:笑着靠在绣有花纹的罗裙上,一同翩翩起舞。

一院繁星乱:院子里星星点点,杂乱无章。

冷飐(zhái)萧萧疏竹:冷风中摇曳的竹子发出沙沙声响。

等恁时,闲贮绡(xiāo)囊:等到你回来的时候,我会悠闲地装进纱袋里。

怕展翠笺重读:恐怕打开翡翠色的信笺会让我再次阅读。

【赏析】

《满江红·暮春》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该词借写暮春之景,抒发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全词语言生动形象,意境幽远凄迷,风格苍凉悲壮。

上阕开头三句,写词人独坐在荷塘边,看夕阳西下,天边的云霞映照在湖面上,形成一片绚丽多彩的景象。词人感叹自己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独自享受宁静。

过片之后,词人用“更那堪”一词领起,将词人的思绪带向远方。他想到了西风无法唤醒雷塘梦中的旧事,也感到秋天已经来临,一切都变得凄凉无比。这种孤独和寂寥的感受,使得词人更加思念故乡。

下阕开始,词人描述了自己回到家乡时的所见所感。他看到池塘里的青蛙跳来跳去,仿佛是在为故乡的美景而欢呼雀跃。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词人感慨万分,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对故乡的记忆和感知。

结尾处,词人想象自己的故乡已经成为废墟,只有残破的井口覆盖着苔藓。这种荒凉的景象,更加衬托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词人心中的孤独和无助。

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它通过描绘暮春之景来抒发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之情既包含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包括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