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酒馀寒,春灯残雪,地僻还闻箫鼓。帖翠黏红,是年时情绪。念前梦,顿觉、啼痕唾碧都化,半渍征衫尘土。马影鸡声,又韶华催暮。隔帘栊、旧是相思路。
阑干角、似有东风度。便觅象管鹅笙,奈凄凉难谱。抱孤琴、泪洒无人处。梅花外、强琢宜春句。怕冻草、暗长愁苗,滞游鞍不去。
【译文】
腊酒残留的寒意,春灯残雪,偏僻的地方还听到箫鼓声。翠绿的红艳如帖在身上,是年时的情绪。回想前梦,顿觉、啼痕唾碧都变成尘土。马影鸡声,又韶华催暮。隔着窗帘栊,旧时相思路。
阑干角、似有东风度。便觅象管鹅笙,奈凄凉难谱。抱孤琴、泪洒无人处。梅花外、强琢宜春句。怕冻草、暗长愁苗,滞游鞍不去。
赏析:
这首词以咏物为手法,借梅抒怀。上阕首二句写腊尽春初之景。“腊酒馀寒”,点明节序,烘托出凄清的气氛;“春灯残雪”,写出了冬去春来,大地回暧的景象。“地僻还闻箫鼓”,点明自己身处僻远之地,更增添了几分孤独感。“帖翠黏红”,写自己衣著的颜色和质地,也暗示出自己心情的愉悦。“是年时情绪”,即对去年此时的心情的回忆与怀念。“念前梦,顿觉”以下五句,回忆梦中的情景,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啼痕唾碧”,写梦中流泪的情景;“半渍征衫尘土”,则说明这种思念之深,连梦中的衣服都被泪水浸湿了。“马影鸡声”,“韶华催暮”,则进一步渲染出时间的流逝,使词人更加伤感。结尾两句,以帘栊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图画:阑干的一角似有东风吹过,却找不到象管和鹅笙等吹奏乐器,只好抱着孤琴独自弹唱。这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既表达了词人的无奈,又抒发了自己的寂寞。下阕首二句,由上阕的实景转写虚景,“梅花外、强琢宜春句”,以梅花为喻,表现了词人的高洁品质,也暗示出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苦闷。最后三句,“怕冻草”和“滞游鞍”两句,则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忧愁和不安。整首词以咏物为手法,借梅抒怀,通过对梅花的刻画,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忧虑,既有对孤独的感慨,也有对现实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