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轻舟、片帆云水,离愁能载多少。烽烟影里全家徙,输与故林栖鸟。乡梦杳。怪避地匆匆,都放桃源棹。青山住好。奈弹铗歌新,吹箫调古,憔悴鬓霜早。
河梁外,目断斜阳戍堡。销魂最是芳草。红襟燕子曾相识,卅载旧游重到。幽径悄。待种竹锄梅,门巷经营好。巢痕再扫。尽家具安排,茶经鱼计,都付袖中稿。
荡轻舟、片帆云水,离愁能载多少。烽烟影里全家徙,输与故林栖鸟。乡梦杳。怪避地匆匆,都放桃源棹。青山住好。奈弹铗歌新,吹箫调古,憔悴鬓霜早。
河梁外,目断斜阳戍堡。销魂最是芳草。红襟燕子曾相识,卅载旧游重到。幽径悄。待种竹锄梅,门巷经营好。巢痕再扫。尽家具安排,茶经鱼计,都付袖中稿。
注释:
- 荡轻舟、片帆云水:指划着小船在水面上飘荡,一片白色的帆儿飘荡在水中。
- 烽烟:战火的烟雾,代指战乱。
- 输与故林栖鸟:把家迁徙到树林里去,让栖息在那里的鸟儿来代替自己看管家园。
- 乡梦杳:家乡的梦境模糊不清。
- 避地:躲避战乱。
- 红襟燕:燕子的红嘴。
- 卅载:三十年。
- 幽径:幽静的小径。
赏析:
这是一首词牌体小令,题目为《摸鱼儿》。作者通过描绘一幅“避地”后归隐山林的画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词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荡轻舟、片帆云水”,描绘了诗人乘船在水上飘荡的场景,一片白帆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离别之情。接着,诗人用“离愁能载多少”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深。“烽烟影里全家徙,输与故林栖鸟。”描述了战乱期间全家迁徙的情景,而故乡的家园则成为了鸟儿的栖息之地。
接下来的两句“乡梦杳。怪避地匆匆,都放桃源棹。”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在远离故乡的地方,诗人感到孤独和迷茫,仿佛回到了桃花源一般的理想国度。然而,这种理想状态并未持续太久,诗人很快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之中。
“青山住好。奈弹铗歌新,吹箫调古,憔悴鬓霜早。”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无奈和担忧。尽管他渴望过一种宁静的生活,但现实却让他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岁月如梭,鬓发已变白,而心中的创伤却无法愈合。
最后两句“河梁外,目断斜阳戍堡,销魂最是芳草。”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在河桥之外,夕阳西下,戍堡的残影映衬着那片芳草丛中,诗人的心情无比沉重。他看着那些熟悉的景物,却无法真正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安慰和力量。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示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这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宋代词坛上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