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霏雾结。拥宝钗十二,鬟影飘瞥。一梦罗浮,碎佩零珰,定有翠禽能说。萼华小谪瑶天渺。问几度、羊家风月。莫破瓜、负了芳年,粉镜晓妆犹怯。
谁点石螺冷黛。瘦钿微、贴额刚近眉缬。羌笛横飞,珠泪盈盈,金谷坠烟销歇。佳人不见空延伫,想日暮、碧云初合。倚竹间、短袖天寒,还未绿阴时节。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综合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地把握诗歌内容,并结合题目要求来分析概括。

“烟霏雾结。拥宝钗十二,鬟影飘瞥”,第一句写女子发髻高挽,头插繁花;第二句写她的容貌俊美,眉目如画;第三句写她梦中游历罗浮山,与翠禽交谈,第四句则写她在梦中所见:萼华小谪瑶天渺、问几度羊家风月,这些描写突出了梦醒后的惆怅和失落之情,第五句写她害怕镜中自己容颜的衰老。全诗描绘了一位美貌女子在梦中与翠禽交谈的情景,表现了她的孤独寂寞。

“莫破瓜、负了芳年,粉镜晓妆犹怯”,这是说女子不要过早地进入婚姻,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

“谁点石螺冷黛,瘦钿微、贴额刚近眉缬”这两句是说女子在梳妆打扮的时候,有位女子为她点了石螺冷黛,又用瘦钿轻轻贴在她的额头上靠近眉毛的地方。

“羌笛横飞,珠泪盈盈,金谷坠烟销歇”这几句是说女子听到凄厉的羌笛声,泪水盈眸,金谷园的夕阳已经沉没,落日余晖消失在烟雾之中。这两句写出了女子听曲时的感伤之情,也表达了女子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怀念。

“佳人不见空延伫,想日暮、碧云初合”,这句诗的意思是女子望着天空,思念远方的人,盼望早日见到他。这里“想日暮”指黄昏时,“碧云”指白云,“初合”指刚刚出现,“延伫”指远望,“佳人”指所思之人。这两句诗写出了女子思念远方之人的急切心情,也表现出了她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倚竹间、短袖天寒,还未绿阴时节”,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女子靠在竹子旁边,穿着单薄的衣服,天已经很冷了,还没有到树荫浓密的季节。这句诗写出了女子孤独寂寞的心情以及她对春天的期盼。

【答案】

(1)绿意二首

烟霏雾结。拥宝钗十二,鬟影飘瞥。一梦罗浮,碎佩零珰,定有翠禽能说。萼华小谪瑶天渺。问几度、羊家风月。莫破瓜、负了芳年

,粉镜晓妆犹怯。

(2)谁点石螺冷黛。瘦钿微、贴额刚近眉缬。羌笛横飞,珠泪盈盈,金谷坠烟销歇。佳人不见空延伫,想日暮、碧云初合。倚竹间、短袖天寒,还未绿阴时节。

赏析: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女子的相思之苦,但两首诗的侧重点不同。

第一首诗主要从女子的内心世界入手,以梦为线索,写其内心的忧愁与惆怅。

第二首词则从环境入手,以景为线索,写女子的寂寞与相思。

前四句写女子梦游罗浮山,与翠禽相谈。梦中所见,皆虚无飘渺之物,故有“小谪”“坠烟”等语,而女子之悲愁怅惘,已隐隐透出。“莫破瓜、负了芳年”,承前句而来;而“粉镜晓妆犹怯”,又接“破瓜”句而起。“芳年”即青春年华,古人谓女子十三岁为破瓜年华,所以这一句实为叹息自己青春虚度,辜负韶华。“欲见无门”,更添惆怅之怀。

下片开头三句,由“负了芳年”生出新意:女子怕见镜子里的自己因青春虚度而容颜早衰,故不敢照镜。这既说明她自视甚高,又说明她对自己的美貌过于自信,以至到了过分矜持的地步。“谁点石螺冷黛”,写女子在梳妆打扮时,有位女子为她点了石螺冷黛。“瘦钿”,即细钿。“贴额”句,写女子在鬓边贴上一枚小小的玉石钿,使脸庞显得更加秀丽可爱。“羌笛横飞”,“金谷坠烟销歇”,写女子闻羌笛悠扬之声,不觉泪流满面,金谷园内一片烟云也随风消散了。羌笛本属哀怨之声,金谷园又是繁华之地,此处用“销歇”一词,正暗示出女子的伤感情绪。

最后两句写女主人公在黄昏时分倚着竹子沉思。此时天气渐凉,尚未到树木葱郁的季节。这两句既是实写女主人公的孤独处境和寂寞情怀,又是虚写女主人公对春天的企盼和向往。

这首诗写得委婉含蓄,意境清幽。作者运用了许多典故,使语言优美而富有文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