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云乍卷,暮烟消尽,隐约鹊桥望里。年年织室此时开,羡风浪、银河不起。
殿前蜜誓,楼头乞巧,那有闲情管理。只将别恨与离愁,都分付、词人赋拟。
【解析】
本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所创作的一首描写民间乞巧风俗的词作,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人间生活的美好祝愿。
“鹊桥仙 · 七夕雨霁”
词的上片写景。首句起笔不凡,先以“片云乍卷”勾勒出一幅雨后初霁,天朗气清的画面,为下面写景做铺垫。“暮烟消尽”,则点出了时间,即傍晚时分。“隐约鹊桥望里。”则是说此时夕阳西下,余晖映照着一座古老的石桥,那就是传说中的“鹊桥”。这里的“望里”二字,写出了词人站在桥头,目不转睛地凝望着远方的美景。
“年年织室此时开,羡风浪、银河不起。”这两句词中描绘的是七夕之夜的热闹场景。“织室”一词出自《诗经》中的《小雅·都人士》,指的是古代女子们织布的地方。“此时开”,说明每年的七夕节都是她们欢聚一堂的时刻;而“羡风浪、银河不起”,则是说此时的七夕夜,天上的风浪和银河似乎都没有那么喧闹了。
“殿前蜜誓,楼头乞巧,那有闲情管理。”“殿前蜜誓”一句,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的诗句,意思是说,在殿堂之前,人们相互之间许下了誓言;“楼头乞巧”则是说,在高楼之上,人们祈求着巧手的神灵赐予自己一双灵巧的手。而“那有闲情管理”,则是说那些忙碌于生活琐事的人,哪里还有心思去管这些呢?
“只将别恨与离愁,都分付、词人赋拟。”最后一句词中的意思是说,所有的离愁别恨,都寄托在这词人的笔下,让他通过诗词来表达出来。这里的“别恨与离愁”是指男女双方因离别而产生的怨恨之情。
【答案】
鹊桥仙 · 七夕雨霁
片云乍卷,暮烟消尽,隐约鹊桥望里。年年织室此时开,羡风浪、银河不起。
殿前蜜誓,楼头乞巧,那有闲情管理。只将别恨与离愁,都分付、词人赋拟。
译文:
刚刚飘散的片云,渐渐消隐在天际,暮色中的薄雾也消散殆尽,远远望去依稀可见鹊桥的影子。一年一度的七夕夜晚,织女们都会在这个时候相聚,她们羡慕天空中风浪轻抚、银河宁静,没有那么多纷扰。
她们在殿堂之前互相倾诉着誓言,在高楼之上祈求神的帮助,哪有那么多闲情逸致去管这些琐碎的事情。把各自心中的离愁别恨全都寄托给词人,让词人用他的笔墨来抒发这份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