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潇潇。画檐鸣玉,无眠又过今宵。早鹤禁催残银箭,魫窗深掩红罗,夜香罢烧。曲屏风底无聊。
敲落琴边松子,滴穿纸样芭蕉。甚未到、秋来杜陵先瘦,楚衣香润,越瓯汤嫩,那堪鬓已丝时览镜,酒初醒处闻箫。怕明朝。销魂柳边一桥。

”`

八六子 · 病起视小园花药,漫成此解

尽潇潇。画檐鸣玉,无眠又过今宵。早鹤禁催残银箭,魫窗深掩红罗,夜香罢烧。曲屏风底无聊。敲落琴边松子,滴穿纸样芭蕉。甚未到、秋来杜陵先瘦,楚衣香润,越瓯汤嫩,那堪鬓已丝时览镜,酒初醒处闻箫。怕明朝。销魂柳边一桥。

译文:
深夜中,我独自在小园里看着那些盛开的花和药草,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画檐上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让人无法入眠,又过了一个夜晚。清晨的鸟鸣声已经响起,提醒我该起床了,然而我却在床上辗转反侧。我轻轻敲打着琴边的松子,一滴一滴地滴落在纸上,仿佛是芭蕉叶上的雨滴。秋天还没有到来,但我已经感到身体消瘦,就像杜甫的诗中所写:“楚衣香润”和“越瓯汤嫩”。如今,我的头发已经开始变白,每次看到镜子中的自己,都会感到心酸。我害怕明天会在这样的情绪下度过。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疾病中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小园内花开药香等自然景色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孤独的心情。诗人通过描述风雨交加之夜,以及早晨鸟儿的啼鸣声,传达出一种凄凉和孤独的情绪。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樊增祥(1846年—1931年),字雅琴,号潜斋,别署蜕庵,晚号樊山。他是清朝末年著名诗人、词人,有“清末四大词人”之一之称。樊增祥的作品风格独特,擅长运用古典诗词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人生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八六子·病起视小园花药》即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深邃的情感和卓越的诗歌才华。

诗中多次提及“东风”、“雨中病中”,这些词语不仅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更深刻地表达了他内心的孤寂和无助。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推向高潮,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此外,诗中的“药带密围金缕”,“榴巾暗蹙香红”,以及“敲落琴边松子,滴穿纸样芭蕉”,都巧妙地运用了意象与象征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八六子·病起视小园花药》是一首感情深沉、意境优美的佳作。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也展现了他精湛的艺术技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樊增祥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