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老是乡矣!
又何须、求仙辟谷,从赤松子。
服食多为药所误,争此饮醇能醉。
论达者、彭殇同致。
暂解缠头偎舞袖,尽吹箫击筑吴东市。
得且住,为佳耳。
苏台漫说风流地。
看如今、荒烟蔓草,苔封尘翳。
不见馆娃人似玉,肠断零珠冷翠。
空极目、残山剩水。
一片枫林红露洒,似榴裙、血染青山泪。
欢未竟,愁乃继。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金缕曲·吴门席上使酒赠姬人》。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吾老矣,归欤!
译文:我已老了,还是回家吧。
注释:这里的“归”是指回归故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年华老去的感慨。又何须、求仙辟谷,从赤松子。
译文:又何必追求长生不老,效仿赤松子呢。
注释:赤松子是传说中的仙人,这里表示诗人对于修仙问道的态度。服食多为药所误,争此饮醇能醉。
译文:服药过多反而误事,与其喝酒不如享受人生。
注释:“为”在这里有被的意思,指的是服药过量;“争此”意为“为何要这样”,“饮醇”即指饮酒,“能醉”表示能够通过饮酒达到醉生梦死的状态。论达者、彭殇同致。
译文:讨论长寿和短命都是相同的结局。
注释:“彭殇”是中国古代对生死的一种比喻,彭代表长寿,殇指夭折,两者都代表着生命的长度。暂解缠头偎舞袖,尽吹箫击筑吴东市。
译文:暂且放下世俗的束缚,随着音乐起舞;尽情地吹箫和敲击筑,在东吴的集市中。
注释:缠头,古代女子赠送男子礼物时用丝巾包裹的财物;舞袖,指随音乐起舞时的袖子。吴东市,指的是古代吴地(今江苏一带)的市集。得且住,为佳耳。
译文:只要能够留住,那就好了。
注释:这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无奈感叹,也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慨。苏台漫说风流地。
译文:如今,苏台已不再有往日的风韵了。
注释:“苏台”指的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宫苑,后来成为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看如今、荒烟蔓草,苔封尘翳。
译文:如今看到的只有荒芜的烟雾、蔓延的草木,以及被苔藓掩盖的尘埃。
注释:这里的“荒烟蔓草”形象地描绘出了昔日繁华景象的衰落。不见馆娃人似玉,肠断零珠冷翠。
译文:再也看不到当年像玉石一样美丽动人的馆娃宫人了,那些珍贵的珍珠也变得冰冷而失去了光泽。
注释:“馆娃宫”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著名宫殿,这里用来代指曾经辉煌一时的女子。空极目、残山剩水。
译文:只能把视线投向远方,看到只剩下山丘和流水。
注释:“残山剩水”常用来形容景色凋零、人事荒凉的景象。一片枫林红露洒,似榴裙、血染青山泪。
译文:一片枫林在晨露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红艳,就像那鲜血一般,染红了青山,留下了如泣如诉的悲伤。
注释:这里的“枫林”象征着秋天的美丽与凄凉;“榴裙”通常用于形容女性的华丽服饰,这里暗喻着美丽的容颜或爱情的消逝。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吴门席上的感怀之作,通过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现实的落差进行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诗中的“苏台”、“馆娃宫”、“枫林”等意象,都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高远的志趣。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流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