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晴云,流晓月,绿影渺无际。
桥断虹腰,匆匆阻征骑。
举鞭指点斜阳,英雄何处,怎烟景、苍凉如此。
黯凝睇。
惆怅铜雀高飞,无人识遗址。
鸳瓦零星,也没魏宫字。
只馀一掬春波,盈盈东注,是多少、望陵人泪。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此题既需要考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积累,也需要考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桥断虹腰,匆匆阻征骑”的意思是:桥被彩虹切断了,我急忙地阻止了征人的马。“惆怅铜雀高飞,无人识遗址”的意思是:惆怅啊,那金碧辉煌的铜雀台高高地飞走了,没有人认识它的遗址了。“只馀一掬春波,盈盈东注,是多少望陵人泪”的意思是:只剩下一片春水向东流去,流尽了多少凭吊曹操的人的眼泪。赏析:这首词是作者《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中的一首小令,词作写景抒情,抒发了词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哀愁与感慨。全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也流露出词人内心的伤感之情。

【答案】

译文:

荡漾晴空,飘浮晓月,绿影渺无际涯。

桥梁中断,彩虹从桥上掠过,我匆匆阻止了征人的马。

举起鞭子指点夕阳,英雄们在哪里?他们为何烟云笼罩、凄凉如此!

黯然凝望。

惆怅的是,那高高的铜雀台飞走了,人们却不知它的遗址。

只有零星的屋瓦,也没有魏宫的字迹。

只有一捧清波向东流淌,有多少凭吊曹公的人泪如雨下。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词。词人于公元1023年(宋嘉定八年)因避乱渡江南下,途经邺城旧游地,写下此词怀念曹操。上片写登临所见。起两句描写了一幅壮美的图画,晴空万里,晓月当空。但见晴空里飘浮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晓月中映出一片碧澄的湖面。这碧澄的湖水在晴空下显得分外明净。“桥断虹腰”,一个“断”字把桥断的情景表现得十分生动。“桥断”二字承上启下,为下文写词人阻止征人的行动作了铺垫。“匆匆阻征骑”一句写征人在桥断时急忙赶路的情况。“匆匆”二字写出了他急于赴约的心情,同时也暗示出他当时心情的焦急。“举鞭指点斜阳”三句,写词人登上邺城故地后,面对眼前景色而产生的联想。他看到夕阳西下,残阳如血,而那曾经显赫一时的曹魏王朝的宫殿早已湮灭无存了。“怎烟景”、“苍凉如此”二句,既是实写所见之景,又暗含着对曹操的无限感慨。这里所说的烟景,是指日暮时分,夕阳残照的景象;苍凉则是指景物衰败萧瑟的情致。“黯然”二字,既表现了词人对历史的慨叹,更透露了他对曹操的崇敬之情。下片写凭吊感怀。过片处以“惆怅”二字领起,写词人凭吊曹操后的感慨之情。曹操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统一北方、创立魏国、推行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他的晚年却失去了许多美好的事物。这几句写的是词人站在邺城旧址上,凭吊曹操时的感受。他看到昔日繁华的邺城如今已变成了荒废的废墟,不禁为之怅然神伤。“惆怅铜雀高飞,无人识遗址。”这两句是对曹操生前建铜雀台一事的回忆。铜雀台是一座高大的建筑,位于邺城北郊,是曹操为庆祝其统一北方的胜利而建造的,也是他生前游玩的地方。现在,这座建筑已经成为一座废墟,而曹操的英名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只馀一掬春波,盈盈东注,是多少望陵人泪。”结尾两句写词人凭吊曹操时的情景。这两句是说:只剩下一掬春水向东流去,流尽了多少人凭吊曹操的泪水呢!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曹操生前的功绩,也道出了后人对他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