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秋何处。
只此间、篱边墙外,荒凉如许。
豆架半棚亭一角,著下数声微雨。
怎今夜、风害于水。
似惜隔邻机正急,对轻篝、不敢啼来苦。
纸窗外,凄凄语。
宵深莫入荒苔去。
怕阶前、银床刚冷,玉绳低指。
画角孤城高楼笛,同是一般酸楚。
帘乍卷、篆消烟阻。
寂寂阑干烦未了,奈梧桐、叶落堆无数。
莫听到,更传五。
注释:
- 瑟瑟秋何处。只此间、篱边墙外,荒凉如许:形容蟋蟀叫声凄凉悲切,让人感到秋天的萧瑟气氛。
- 豆架半棚亭一角,著下数声微雨:描述蟋蟀在豆架或亭子角落发出微弱的鸣声。
- 怎今夜、风害于水。似惜隔邻机正急,对轻篝、不敢啼来苦:比喻蟋蟀的声音像是担心被其他乐器干扰,不敢轻易地叫唤出来。
- 纸窗外,凄凄语。宵深莫入荒苔去:描述蟋蟀在纸上窗户外发出哀婉的叫声,深夜不要进入荒芜的草丛中去。
- 怕阶前、银床刚冷,玉绳低指:蟋蟀害怕冰凉的台阶和低垂的银河。
- 画角孤城高楼笛,同是一般酸楚:比喻蟋蟀的叫声和其他乐器一样,都是让人感到凄凉和悲伤的。
- 帘乍卷、篆消烟阻:描述当窗帘被掀起时,篆书的香气消散了,蟋蟀的声音也消失了。
- 寂寂阑干烦未了,奈梧桐、叶落堆无数:描绘蟋蟀在寂静的栏杆上不停地叫唤,但叶子已经堆积了很多了。
- 莫听到,更传五:不要被蟋蟀的声音吸引,不要再传播出去。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蟋蟀的观察和感受,通过蟋蟀的叫声、环境氛围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同时,诗人通过对蟋蟀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己的情感世界和内心世界。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音乐感和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