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衣初飏。
渐梅须坠粉,桃腮堆绛。
鸭头波、倒浸春云,风日美、一天纸鸢都放。
队队儿童,竞喧笑、绿杨门巷。
正偷将残线,趁取新晴,恣情游赏。
将扶乍低旋漾。
把溪烟搅碎,晴空扑响。
漫掠他、青粉墙西,惹翠袂遥凭,红闺凝望。
急景难淹,又天半、夜灯初上。
见火蛾旋绕,飞下雪梨十丈。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赏析能力。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的开放类题目,首先理解诗歌大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展开分析即可。
(1)
“望梅”:即《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篇》中苏秦劝说燕文侯的一段话,原句是“望梅止渴”,后用来泛指虚张声势。
“春城”:春天时的城市。
“夹衣”:两袖之间穿的衣裳,这里指夹衣。
“初飏”:飘荡的样子。
“梅须”:梅子开始落下了。
“粉”:梅子成熟时的颜色。
“桃腮堆绛”:形容桃花盛开。
“波”:波浪。
“队队儿童”,“竞喧笑”,“绿杨门巷”:写孩子们在门前巷口嬉戏。
“正偷将残线”,意思是孩子们正在偷偷地收着风筝的线。
“趁取新晴”:趁着晴天的时候。
(2)
“将扶乍低旋漾”:意思是风把线儿吹动,风筝就忽上忽下地翻腾起来。
(3)
“把溪烟搅碎,晴空扑响”:意思是溪水里的烟雾被风吹得四散,空中响起了扑扑的声音。
(4)
“漫掠他”:意思是随意地掠过。
“青粉墙西”,意思是青砖白粉墙上的西边。
“惹翠袂遥凭,红闺凝望”:意思是远远地看到一位女子在绣着红色的裙子。
(5)
“急景难淹”:意思是快的景致难以留住。
(6)
“夜灯”:夜里的灯火。
【答案】
示例一:《望梅》是一首写景诗,全诗以“望梅”“春城”“夹衣”“垂杨”“纸鸢”“溪烟”“红妆”等景物为描写对象,写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示例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望梅》是一首咏物诗,全诗以“望梅”“春城”“夹衣”“垂杨”“纸鸢”“溪烟”“红妆”等景物为描写对象,写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示例三:诗人借风筝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