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石蹲若兽,树老于猿,谁家废圃荒馆。
改作僧寮,恰临野渡,花竹蓊然平远。
万里烟尘,经年烽火,家书常断。
正兵间、透一僧归,来作上林秋雁。
把向晴檐细展。
怪一椷侵蠹,八行缠藓。
书到汝为人,笑靥啼痕参半。
叹世上只有西风懒。
不送征人回转。
更恼是、故国茱萸,眼底仍然开满。

【注释】

望湘人:指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

纬云弟:张九龄的弟弟,名纬。

上人:石公上人是石沼禅师的别号。

见石蹲若兽,树老于猿:看见山石像野兽一样蹲伏,古木苍翠,如同千年之树。石公上人初自都门归,带得有纬云弟弟的消息后,来探访我。

改作僧寮,恰临野渡,花竹蓊然平远:改建了僧舍,正好在野外渡口旁,花草竹子茂盛。

万里烟尘,经年烽火,家书常断:离家万里,战乱连年,家里书信断绝。

正兵间、透一僧归,来作上林秋雁:正当战事紧张时,一个和尚回来,就像秋天的鸿雁飞回故乡一样。

上林:汉武帝的上林苑,这里指代家乡。

把向晴檐细展:将书卷拿在手中仔细展开。

怪一椷侵蠹,八行缠藓;“怪”是奇怪的意思,“一椷”指的是一本书,“侵蠹”是指被虫子蛀蚀。“八行”指一行字八列,“缠藓”指长满了苔藓的字迹。

书到汝为人,笑靥啼痕参半:当你们看到这些信时,就会哭笑不得。

叹世上只有西风懒:叹息世上只有这西风懒得去吹落黄叶。

不送征人回转:不让征人们回来。

更恼是、故国茱萸,眼底仍然开满:让人更感到烦闷的还有,故乡的茱萸花开了,但是自己不能回去。

【赏析】

本词为作者过访旧友石公上人所作。全词从友人归来写起,由近及远,层层递进,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遭受战火蹂躏、山河破碎的深深忧虑,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

上片主要写石公上人归隐后的所见所感。“望湘人”,即张九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的“洞庭秋月生湖心”。这里用张诗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友人回归山林的欣喜与欣慰之情。“见石蹲若兽,树老于猿”,描绘石公上人归隐后,见到的山林景象。“谁家废圃荒馆”,则写出了当时社会环境之恶劣。这两句既是实写,也是寓言,暗寓着国家动荡不安、民生凋敝的现状。

下片转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抒写了他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深深忧虑,以及他为国家和人民担忧的心情。“万里烟尘,经年烽火”,写战争给国家带来了灾难和痛苦,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恨。“家书常断”,则写出了作者因战事而无法回家的无奈。然而,作者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继续为国家的命运担忧:“正兵间、透一僧归,来作上林秋雁。”这里,作者以僧人归山喻指国家的安宁,也表达了他对战乱的无奈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把向晴檐细展”,则是对友人的问候,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作者用反问的方式,感叹世间只有西风懒得去吹落黄叶,以此来表达他对战乱带给人们的痛苦的感慨。“不送征人回转”,则表明作者希望战乱早日结束,人民能早日过上安定的生活。最后一句“更恼是、故国茱萸,眼底仍然开满”,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