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萧萧瑟瑟,冷冷清清,客怀如许凄恋。
衰柳翻鸦,枯荷闹雨,子夜怨歌先变。
镜里霜寒,灯前人瘦,眉边山远。
尽哀弦、一曲思归,飞起十三筝雁。
数尽更更点点。
把孤衾断梦,一宵寻遍。
只文鸳绣枕,记得旧时曾荐。
酒痕浓淡,泪痕重叠,湿了小蛮针线。
问何日、纤手亲携,笑劝芳尊须满。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此题考核理解诗句内容,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手法的能力,考生解答时要注意结合诗中的意象、意境、手法等来分析。首先从题干中可以知道本题要求是赏析诗歌。

“渐萧萧瑟瑟,冷冷清清”,“客怀如许凄恋”。这是写诗人的心境。“萧萧瑟瑟”形容风雨交加的景象。“冷冷清清”,形容环境寂静。“客怀如许凄恋”,写出了诗人内心愁苦和悲凉。

第二句“衰柳翻鸦”,“枯荷闹雨”,“子夜怨歌先变”。这三句描绘的是一幅凄凉的景象。“子夜怨歌”,指古代歌曲《子夜歌》。诗人以“怨歌”为喻,形象地描写出秋夜的寒冷和凄凉。

接下来三句,“镜里霜寒”,“灯前人瘦”和“眉边山远”。“镜里霜寒”、“灯前人瘦”都是写景,而“眉边山远”是写情。“眉边山远”一句中,作者将眉毛比作山峰,将眉毛之远比作山峰之高。“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两句中,“眉边山远”,是说眉毛之间,心上,无处可逃避。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寂寞。

最后两句写“思归”“飞起十三筝雁”。诗人借筝雁飞去的意象,抒发了自己思念家乡的心情。

【答案】

译文:

渐渐地,萧萧瑟瑟的风雨交加,清冷凄惨,心中怀着如此深重的哀愁。那棵枯杨翻卷着鸦巢,那朵枯萎荷叶在暴雨中飘荡,那曲子夜的怨歌已经先于我变了调。

镜子里的霜气寒冷,灯光前的人影消瘦,我的眼角边还挂着远山的影子。

尽是哀弦一曲,思乡的情怀就如那飞起的十三只筝雁。

数着点点更漏声声,把孤枕断梦,一宵寻觅遍寻。

只有文鸳绣枕,记得旧时曾荐。

酒痕浓淡,泪痕重叠,湿了小蛮针线。

问何日纤手亲携,笑劝芳尊须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