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寒细雨城南陌。去年今日花朝节。
杨柳一丝丝。河桥人去时。
去年春在否。今日花朝酒。
杨柳又依依。河桥未别离。

菩萨蛮 花朝饮袁湘湄秋水池堂

薄寒细雨城南陌。去年今日花朝节。

杨柳一丝丝。河桥人去时。

去年春在否。今日花朝酒。

杨柳又依依。河桥未别离。

译文:
在秋池边的亭子,我们共同庆祝了花朝节。
寒冷的小雨洒落在城南的小路上,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柳树随风轻摆,每一根都像是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
去年的春天是否还在?那时的我们是否也在这里相聚?
我们再次来到这个曾经共度美好时光的地方,举杯同饮,畅聊往事。
但杨柳依旧依依不舍,仿佛在提醒我们不要离开。
尽管我们已经站在了分别的边缘,心中却依然充满了对彼此的思念和不舍。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一个花朝节的日子里与友人相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薄寒细雨城南陌”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薄寒象征着季节的变迁,细雨则增添了一丝朦胧感。城南陌地,则是诗人与朋友们相聚的地方。这一句不仅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也为后续的情节奠定了基调。

“去年今日花朝节。”这句回忆了去年的花朝节,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回忆。花朝节,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二月二日举行,以庆祝百花盛开。诗人用“花朝节”作为引子,既点明了节日的背景,也为接下来的叙述埋下了伏线。

诗人转而描绘了柳树的形象。“杨柳一丝丝”,通过“一丝丝”这一形象的描绘,使得柳树枝条显得更加柔美、细腻。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无情。柳树随风摇摆,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让人不禁联想到诗人与友人即将到来的分离时刻。

“河桥人去时。”这句则进一步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河桥,是古人送别时常到之处,代表着离别和思念之情。诗人将目光投向了河桥上离去的人群,他们的身影逐渐远去,留下的只有杨柳的依依不舍和河水的潺潺流淌。这一幕既是对现实的再现,也是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去年春在否。”这句话则引发了对过去的思考和感慨。诗人通过对比询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去年春天的怀念和留恋。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诗人用它来象征美好和青春。然而现在,春天已经离去,只留下了杨柳依依的景象和自己心中的遗憾和无奈。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对逝去的时光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今日花朝酒。”这句则转换了场景和心情。在花朝节这一天,他们举杯共饮,畅谈往昔和未来。花朝节本身就是一个庆祝生命、祝福未来的日子,因此此刻的欢乐和欢聚显得格外珍贵。诗人通过描绘饮酒和畅谈的场景,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的共同期待。

“杨柳又依依。”“杨柳又依依。”这句再次回到了离别的主题,但这一次却是在描述杨柳在风中摇曳的情景。依依,形容柳枝随风摆动的样子,给人以温柔、缠绵的感觉。这里既表达了离别的情绪,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舍和依恋。杨柳的依依不舍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更是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和希望。

整首词以花朝节为背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心理以及环境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两位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词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和情感变化也为读者带来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深刻的情感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