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于归亦。
记垂髫、琐窗朱户,常相依倚。
花萼春浓真似海,底事十年弹指。
早料理、遥情离思。
箫凤声中分袂速,算今番、归妹爻占四。
徵旧梦,渺云水。
年来我亦愁难洗。
怪西风、雁行吹散,白云天际。
家有仓山如画里,无复冷吟闲醉。
料花月、也添憔悴。
听水听风知未惯,更怜伊、初试羹汤味。
双鲤讯,须频寄。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贺铸的《贺新郎·送仪吉妹于归袁浦》,全文如下:
之子于归亦。
记垂髫、琐窗朱户,常相依倚。
花萼春浓真似海,底事十年弹指。
早料理、遥情离思。
箫凤声中分袂速,算今番、归妹爻占四。
徵旧梦,渺云水。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贺铸在词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好友仪吉妹的深情厚谊。全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第一句“之子于归亦”,诗人以“之子”自比,表达了自己对仪吉妹的深情厚意。这里的“于归”指的是女子出嫁,诗人用“之子”来称呼仪吉妹,表达了对她的尊敬和喜爱之情。第二句“记垂髫、琐窗朱户,常相依倚”,诗人回忆了与仪吉妹儿时的亲密无间,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耍、嬉戏,相互依偎。这里的“垂髫”指的是儿童时期,“琐窗朱户”则描绘了当时的生活场景,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展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第三句“花萼春浓真似海,底事十年弹指。”诗人感叹时光飞逝,转眼已经过去十年。这里的“花萼春浓”形容春天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景象,而“弹指”则比喻时光短暂,如同弹指之间。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仪吉妹的思念之情。第四句“早料理、遥情离思”,诗人劝诫仪吉妹要早日处理好一切事宜,不要过于忧愁,同时表达自己对仪吉妹的离愁别绪。
第五句“箫凤声中分袂速,算今番、归妹爻占四。”诗人想象着离别的场景,箫凤声中,两人匆匆告别。这里的“箫凤声”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离别时的氛围,而“归妹爻占四”则是诗人对仪吉妹未来的祝福,希望她能够顺利回归家庭。
第六句“征旧梦,渺云水。”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梦境,但那些美好的记忆却如云水一般飘渺不定。这里的“征旧梦”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而“渺云水”则描绘了那种无法触及的美好。第七句“年来我亦愁难洗。”诗人感叹自己多年来心中的忧愁难以消除。这里的“愁难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第八句“怪西风、雁行吹散,白云天际。”诗人埋怨西风把雁群吹散,白云在天际飘荡。这里的“怪西风”表达了诗人对西风的不解和不满,而“吹散”、“吹散”和“吹散”则形象地描绘了西风的猛烈。第九句“家有仓山如画里,无复冷吟闲醉。”诗人回忆家乡的景色,家乡的山水如同画中的美景一样美丽。这里的“仓山如画里”描绘了家乡的壮丽景色,而“无复冷吟闲醉”则是诗人对自己曾经潇洒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第十句“料花月、也添憔悴。”诗人预测花月会让人更加憔悴。这里的“也添憔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无奈和感伤。第十一句“听水听风知未惯,更怜伊、初试羹汤味。”诗人听到水声和风声,知道还没有习惯这种环境,更可怜仪吉妹初尝生活的艰辛。这里的“听水听风知未惯”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不适应和对仪吉妹的关心,而“更怜伊、初试羹汤味”则是诗人对仪吉妹的同情和理解。
第十二句“双鲤讯,须频寄。”诗人告诉仪吉妹要多寄书信,因为自己需要了解她的近况。这里的“双鲤讯”形象地描绘了书信的形状,而“须频寄”则表达了诗人对仪吉妹的牵挂和关心。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