燮燮飘凉叶。
正窗前、月影凄清,蛩声呜咽。
不作上林花鸟梦,琢肾雕肝何益?
又底事、搜诗狐穴。
谁把宫声传数引,为吾心、解却幽忧疾。
且投却,班生笔。
平生意气都消歇。
笑从来、世事茫茫,动成愁劫。
罨画溪山无恙在,好便急呼双屐。
更还向、五湖游历。
踏雪玉真峰顶去,问梅花、探取真消息。
长啸罢,吹羌笛。
【注释】
燮燮(xiè)飘凉叶:形容树叶飒飒作响。
正窗前、月影凄清,蛩声呜咽:正对着窗户的窗前,有一轮明月在凄清地照耀着,蟋蟀在鸣叫。
不作上林花鸟梦,琢肾雕肝何益?又底事、搜诗狐穴:不去追求那些花鸟的梦,去琢磨这些雕琢心思的事情有什么用呢?
谁把宫声传数引,为吾心、解却幽忧疾:是谁将宫廷音乐传授给我,为我排解内心的忧愁和疾病呢?
且投却,班生笔:暂且放下,像班固那样用笔写下来。
平生意气都消歇:本来豪情壮志都消失了。
罨画溪山无恙在,好便急呼双屐:罨画溪山依然如故,我高兴极了,赶紧呼朋引伴一起去游赏。
更还向、五湖游历:还要回到那五湖去游览。
踏雪玉真峰顶去,问梅花、探取真消息。长啸罢,吹羌笛:到玉真峰顶踏雪而行,探听梅花的消息,然后长啸一声,吹起《阳关三叠》的羌笛曲。
【赏析】
《贺新郎·中秋登建康赏心亭作》是宋词作家辛弃疾的作品。词中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的失望和愤懑,抒发了他对收复中原失地、恢复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全词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秋夜图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燮燮飘凉叶”,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是秋天特有的景象。接着,“正窗前、月影凄清,蛩声呜咽”一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寂静与凄凉。月光皎洁而清冷,蟋蟀的鸣叫声也变得凄婉哀怨,这都渲染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然而,作者并没有被这种氛围所困扰,而是继续前行。
“不作上林花鸟梦,琢肾雕肝何益?”这句表达了作者对繁华世界的不屑一顾。他不愿意沉迷于权贵们的花天酒地之中,而是要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里的“琢肾雕肝”比喻人的心思被过度雕琢,失去了原本的纯真和自然。作者认为这样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因此选择离开。
“又底事、搜诗狐穴”,这里指的是诗人寻找诗歌创作灵感的地方。他并不满足于仅仅模仿别人的创作风格,而是追求自己的独特风格。同时,“为吾心、解却幽忧疾”也是对前面两句的回应。诗人希望自己的心灵能够得到净化和升华,摆脱那些不必要的烦恼和忧虑。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开始表达自己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反感。“且投却,班生笔”,意思是说暂时放下笔墨吧。在这里,“班生笔”指的是汉代班固所写的《汉书》。他曾经用笔写下了许多华丽的辞藻和典故,但最终却被贬谪到了海南。而作者则表示自己愿意放下这些华丽的东西,回归自然和本真。
“平生意气都消歇”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那种豪情壮志的怀念。他认为那些华丽的辞藻和典故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真实。因此,他决定放下过去的包袱,重新找回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罨画溪山无恙在,好便急呼双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罨画溪山依然美丽如初,于是便立刻邀请好友一起前往欣赏美景。这里的“罨画溪山”指的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而“双屐”则是指穿着两双鞋以便更好地行走。这表明诗人希望与朋友一起共度美好时光,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最后一句“长啸罢,吹羌笛”,是整首词的收尾。它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畅快淋漓和自由奔放。在这一刻,他仿佛听到了故乡的声音,感受到了家国的温暖。因此,他决定结束这场旅程,回到家乡去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这首词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个人情感的独特表达。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