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玄终不白,拗出老扬雄。近日青衿绿发,转盼忽成翁。缩首杞天坠地,极力虞渊取日,直欲入冯宫。迂阔有如此,谁不笑王公。
十年后,数椽屋,隐琊峰。人叹乾坤许大,醯瓮老山中。于是泛淮航泗,于是沿邹过鲁,千古慕雩风。造物既生我,斯道岂终穷。
【注释】
水调歌头·舟过桃源,适逢初度,和欧阳楚翁韵:水调歌头,词牌名。桃源,地名,在今湖南常德。欧阳楚翁,作者的朋友。
吾玄终不白,拗出老扬雄:我终究是黑的,但绝不屈服于权势。
近日青衿绿发,转盼忽成翁:近来我的学子们都已成白发苍苍的老人,转眼间都成了大人。
缩首杞天坠地,极力虞渊取日:低下头就像要触到地面,极力想从深渊中拉起太阳。
直欲入冯宫:真想进入宫殿。冯宫,即皇宫。
迂阔有如此,谁不笑王公:这种迂腐、不切实际的做法真是这样,谁还会不嘲笑王公贵族呢?
十年后,数椽屋,隐琊峰:十年之后,有几间屋子,隐居在山的另一边。
人叹乾坤许大:人们感叹天地之大,却无奇可赏。
醯瓮老山中:酒坛被埋在山的深处。
于是泛淮航泗:于是乘船渡过淮河,沿泗州(今安徽泗县)一带。
于是沿邹过鲁:于是经过邹县,穿过鲁国。邹和鲁都是古代诸侯国的国都。
千古慕雩风:千百年来人们都仰慕那祈雨的风神。
造物既生我,斯道岂终穷:造化既然生了我,这道理怎么会没有穷尽呢?斯道,这里指“道”。
【赏析】
《水调歌头·舟过桃源》,又名《水调歌头》,词牌,双调一百零三字,平韵。相传为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现属四川)人。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此词作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正月,时年五十岁。苏轼自熙宁年间因变法而受打击,贬谪黄州、汝州、惠州、儋州,至是又谪居黔州(今四川彭水)。词人借咏物以抒怀,表达了自己对现实黑暗、官场腐败的不满及对自己坎坷遭遇的愤懑不平之情。
上片写诗人的身世与抱负。词的首句说诗人终不黑白不分,不肯向恶势力低头,这是诗人的铮铮傲骨。“近日青衿绿发,转盼忽成翁”,说的是他身边一群青年学生都已变成了老人,转眼间都成了大人。这里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易逝、青春难留的感慨。“缩首杞天坠地,极力虞渊取日”两句是说他俯身如欲接触大地,竭力想要从深渊中拉起太阳。这里的“缩首”和“极力”是虚写,是比喻,形象地表现出他对现实的不满以及自己的壮心未已。“直欲入冯宫”二句是说他想进入宫中,这里指的是进入皇宫做官。“迂阔有如此,谁不笑王公”,意思是说这样做实在太迂腐可笑了,谁会不嘲笑那些王公贵族呢。
下片写诗人的志向与追求。“十年后,数椽屋,隐琊峰”三句是说他十年之后,有几间简陋房子,就在这山里隐居了。“人叹乾坤许大,醯瓮老山中”二句是说人们感叹天地这么大,却无奇可赏;于是便乘船渡过淮河,沿泗州一带经过邹县、穿过鲁国,千百年来人们都仰慕那祈雨的风神。这几句是说,他并不因为自己隐居山林而感到孤独寂寞,反而认为天地广大,可以任其遨游,这正是他超然脱俗的表现。“造物既生我,斯道岂终穷”二句是说造化既然生了我,那么这样的道理怎么会没有穷尽呢?“斯道”就是这个道理、这个原则。这两句是说,只要坚持正义,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和挫折能够阻挡住。
全词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加以描写和抒发,充分显示了自己的豪放性格和不屈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