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四 · 唐纪五十

起玄黓涒滩,尽阏逢阉茂五月,凡二年有奇。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九
◎贞元八年壬申,公元七九二年
春,二月,壬寅,执梦冲,数其罪而斩之。云南之路始通。
三月,丁丑,山南东道节度使曹成王皋薨。
宣武节度使刘玄佐有威略,每李纳使至,玄佐厚结之,故常得其阴事,先为之备。纳惮之。其母虽贵,日织绢一匹,谓玄佐曰:“汝本寒微,天子富贵汝至此,必以死报之!”故玄佐始终不失臣节。庚午,玄佐薨。
山南东道节度判官李实知留后事,性刻薄,裁损军士衣食。鼓角将杨清潭帅众作乱。夜焚掠城中,独不犯曹王皋家。实逾城走免。明旦,都将徐诚缒城而入,号令禁遏,然后止。收清潭等六人斩之。实归京师,以为司农少卿。实,元庆之玄孙也。丙子,以荆南节度使樊泽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初,窦参为度支转运使,班宏副之。参许宏,俟一岁以使职归之。岁馀,参无归意,宏怒。司农少卿张滂,宏所荐也,参欲使滂分主江、淮盐铁,宏不可。滂知之,亦怨宏。及参为上所疏,乃让度支使于宏,又不欲利权专归于宏,乃荐滂于上。以宏判度支,以滂为户部侍郎、盐铁转运使,仍隶于宏以悦之。
窦参阴狡而愎,恃权而贪,每迁除,多与族子给事中申议之。申招权受赂,时人谓之“喜鹊”。上颇闻之,谓参曰:“申必为卿累,宜出之以息物议。”参再三保其无他,申亦不悛。左金吾大将军虢王则之,巨之子也,与申善,左谏议大夫、知制诰吴通玄与陆贽不叶,窦申恐贽进用,阴与通玄、则之作谤书以倾贽。上皆察知其状。夏,四月,丁亥,贬则之昭州司马,通玄泉州司马,申道州司马。寻赐通玄死。
刘玄佐之丧,将佐匿之,称疾请代,上亦为之隐,遣使即军中问:“以陕虢观察使吴氵奏为代可乎?”监军孟介、行军司马卢瑗皆以为便,然后除之。氵奏行至汜水,玄佐之柩将发,军中请备仪仗,瑗不许,又令留器用以俟新使。将士怒。玄佐之婿及亲兵皆被甲,拥玄佐之子士宁释缞绖,登重榻,自为留后。执城将曹金岸、浚仪令李迈,曰:“尔皆请吴凑者!”遂呙之。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所提到的《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四 · 唐纪五十》是关于中国唐代的历史文献,它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1. 作品背景:《资治通鉴》由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主编,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旨在通过对历史的记载来辅助统治者治国理政。司马光通过严谨的考据和详实的记载,为后世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2. 内容概述:《资治通鉴》共294卷,涵盖了从周朝到宋朝初年的整个历史过程。其中,《唐纪五十》详细记录了唐朝自武德元年(618)至贞元十四年(798)的历史事件与变迁。这部作品不仅记录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重大事件,也包括了文化、科技、法律等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3. 文学价值:《资治通鉴》作为一部史学著作,其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严谨的史学态度和生动的历史叙述中。司马光在编纂过程中力求真实还原历史,对每一个历史事件都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和描述。这种严谨的态度使得《资治通鉴》成为了研究唐代乃至更广泛历史时期的重要史料。
  4. 阅读体验:《资治通鉴》的语言风格简练清晰,叙述条理清楚,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对于读者而言,阅读《资治通鉴》不仅是学习历史的过程,更是一次深入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文化的机会。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史学巨著,无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还是对文学爱好者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通过对《唐纪五十》的阅读,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从而更好地把握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脉络和发展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