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光大荒落,尽旃蒙作噩,凡五年。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十一
◎贞元十七年辛巳,公元八零一年
春,正月,甲寅,韩全义至长安,窦文场为掩其败迹,上礼遇甚厚。全义称足疾,不任朝谒,遣司马崔放入对。放为全义引咎,谢无功,上曰:“全义为招讨使,能招来少诚,其功大矣,何必杀人然后为功邪!”闰月,甲戌,归夏州。韦士宗既入黔州,妄杀将吏,人心大扰。士宗惧,三月,脱身亡走。夏,四月,辛亥,以右谏议大夫裴佶为黔州观察使。
五月,壬戌朔,日有食之。
朔方邠、宁,庆节度使杨朝晟防秋于宁州,乙酉,薨。
初,浑瑊遣兵马使李朝寀将兵戌定平。瑊薨,朝寀请以其众隶神策军;诏许之。
杨朝晟疾亟,召僚佐谓曰:“朝晟必不起,朔方命帅多自本军,虽徇众情,殊非国体。宁州刺史刘南金,练习军旅,宜使摄行军,且知军事,比朝迁择帅,必无虞矣。”又以手书授监军刘英倩,英倩以闻。军士私议曰:“朝廷命帅,吾纳之,即命刘君,吾事之;若命帅于它军,彼必以其麾下来,吾属被斥矣,必拒之。”
己丑,上遣中使往察军情,军中多与南金。辛卯,上复遗高品薛盈珍赍诏诣宁州。六月,甲午,盈珍至军,宣诏曰:“朝寀所将本朔方军,今将并之,以壮军势,威戎狄,以李朝寀为使,南金副之,军中以为何如?”诸将皆奉诏。
丙申,都虞候史经言于众曰:“李公命收弓刀而送甲胄二千。”军士皆曰:“李公欲内麾下二千为腹心,吾辈妻子其可保乎!”夜,造刘南金,欲奉以为帅,南金曰:“节度使固我所欲,然非天子之命则不可,军中岂无它将乎!众曰:“弓刀皆为官所收,惟军事府尚有甲兵,欲因以集事。南金曰:“诸君不愿朝寀为帅,宜以情告敕使。若操甲兵,乃拒诏也。”命闭门不内。军士去,诣兵马使高固,固逃匿,搜得之。固曰:“诸君能用吾命则可。”众曰:“惟命。”固曰:“毋杀人,毋掠金帛。”众曰:“诺。”乃共诣监军,请奏之。众曰:“刘君既得朝旨为副帅,必挠吾事。”诈称监军命,召计事,至而杀之。戊戌,制以李朝寀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六 · 唐纪五十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资治通鉴》中的“卷二百三十六·唐纪五十二”是唐代的记载,涵盖了从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十一贞元十七年辛巳(801年)春至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下之上(756年)的历史。这段历史主要描述了唐德宗时期的政治、军事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具体介绍如下:
- 德宗时期的治理:德宗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韩全义在同年春天到达长安后,窦文场对他进行了礼遇,显示出德宗对内臣的态度较为宽厚。
- 唐后期的政治变革:唐德宗之后,唐朝进入了一个由盛转衰的阶段。唐宪宗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试图振兴唐朝的国势,但成效有限。宪宗晚年,宦官权力膨胀,引发了“甘露之变”,进一步削弱了皇权。
- 唐末的动乱与重建:唐懿宗和僖宗在位时,朝廷内部矛盾加剧,藩镇割据现象严重,导致国家分裂成多个小国,最终导致了唐末的动荡不安。黄巢起义更是给唐朝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唐朝从此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
- 五代十国时期的纷争:随着唐朝的灭亡,中国进入了一个分裂的时代,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各个政权之间不断交战,战乱频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充满了对乱世的描写和感慨。
《资治通鉴》中的这一部分历史记录了唐代从德宗到唐懿宗、僖宗的一段时期,涵盖了政治、军事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这些历史的了解,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唐代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走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