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里名高,礼门德峻;
书城日永,酒国春长。
集字对联
介绍
集字对联是一种中国的文字游戏,通常在春节期间或喜庆场合使用。这种对联的特点是用汉字的部首、偏旁、笔画等构成新的词组,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一个可能的集字对联可以是:“木”字的上半部分和“王”的下半部分组合在一起,成为“树”;“人”字和“口”字组合在一起,成为“众”;“日”和“月”组合在一起,成为“明”。这些字的组合形成了新的词组,表达了吉祥、繁荣等美好的寓意。
相关推荐
【解析】 “集字对联”即把对联中的每一句话用一个字来代替,这叫做集字对联。这种集字对联在形式上和普通对联相似,但内容却各具特色。本题要求将“仁里名高,礼门德峻;书城日永,酒国春长”这两句诗分别用一个字来代替。“仁”、“礼”、“书”、“酒”四个字都与诗句的内容相关,因此可以用这四个字的偏旁部首来代替。“仁里名高”,以“人”来代替;“礼门德峻”,以“文”来代替;“书城日永”,以“土”来代替
诗句释义: - 礼以为门:这里指“仁爱”作为家庭或社会的门面,即用仁爱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 仁以为里:同样,“仁爱”作为社会的基石,用来引导和教育人们,使社会和谐有序。 - 勤而不德:强调了勤奋的重要性,但认为仅仅勤奋而不讲求道德是不恰当的。 - 和而不同:主张在保持团结的同时,也要尊重多样性,避免盲目追求统一而忽视个体差异。 译文: 以仁爱为门面,以仁爱为基石; 勤奋但不追求虚名
【注释】 集字对联:一种以汉字为元素的对联。 待人和:指待人接物平和宽容。 传家仁厚:指代代相传,家风仁厚,有德行。 内训子弟:指在家中教育子弟。 出事公卿:在朝廷大事上能处理得公正无私,出类拔萃。 【赏析】 这是一副集字对联,由两个四字短语组成。第一句“待人和”,取“和”字作为主题词;第二句“传家仁厚”,则取“仁厚”二字为主题词。这两句都运用了“集”字,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对仗结构。
【注释】: 德仪:道德和礼仪。 无乱:没有混乱,即不混乱。 好行酒:喜欢饮酒。 词翰:文词和书法。翰,古代指笔,这里泛指文词。 能工:擅长手艺。能,擅长;工,手艺。 学书:学习书法。 赏析: 这首诗是一副对联,上下联都表达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才艺。上联“德仪无乱好行酒”描述了这个人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举止,不会因为喝酒而做出不端的事情。下联“词翰能工兼学书”则表示这个人擅长文采和书法
“士有秘书尝自赏;人无真品不为贤”是清代文人郑燮的一副对联。 上联:士有秘书尝自赏,意为读书人有了秘书,经常可以自己欣赏、品味书中的内容,享受阅读的乐趣。这里的“秘书”泛指书籍或文献等,而“尝自赏”则表示常常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其中,体现了读书人的高雅情趣和对知识的热爱。 下联:人无真品不为贤,意在告诫人们,只有拥有真才实学、品德高尚的人,才能真正成为贤人。这里的“真品”指的是真实、有价值的东西
注释:德行高远,可追颜渊;文才高洁,终究是远公的清纯。 赏析:这是一副对联,上下联分别以两位古代文人为题作画。上联“德行远追颜子乐”中,“颜子”即指孔子弟子颜回,他为人谦虚、好学,有极高的德行,所以被后人尊称为“颜子”,这里用其来代表品德高尚的人,“远追”表示追求,“德行”即品德,“颜子乐”则是指快乐。下联“文词终是远公清”中,“远公”指的是南朝宋僧人慧远,他是一位高僧,以佛法和文学闻名于世
【注释】 集字对联:将上下两句的每个字集中在一起,用一个字来表达。这种对联形式叫做“集字对联”。 有品始为真道学:指只有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道学。 无功自愿不公侯:指没有功劳却自愿放弃爵位,不去做官。这里的“公侯”是指古代的爵位。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只有具备了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道学,而没有功劳却主动放弃爵位的人,是不去做官的。这是一种对于真正学问和做人品质的赞赏
释义:传授经学和修炼道法,总有开始和结束;居家时对待他人,没有先后之别。 译文:传经学道有开始和结束;居家待人不分先后。 注释: 1. 传经学道:指传授经书和学习道术。 2. 终始:开始和结束。 3. 居家:居住在家。 4. 待:对待。 5. 无后先:不分先后。 赏析: 这是一副对联,上下两句相对照。上联“传经学道有终始”讲的是传授经书和学习道术,总会有一个开始和结束
【解析】 “集字对联”,即把两个或多个四字的词语,分别取其中的一个字作为上下两联的中心,其余的字则作为下联的补充。如“自居不后能文士”中,上联取“自居”中的“居”字;下联取“能文”中的“文”字。 【答案】 (1)注释:自己居于人后,却能成为文人(有才华的人)。 (2)译文:自己居于人后,却能成为文人;与我有相同爱好的人很多都是识字之人。 (3)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联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时,需要考生熟悉对联的相关知识。对联一般是由上下两句话组成,上联和下联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是仄声字,下联末句是平声字;词性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代词对代词;结构相称,即句子的主谓、动宾必须相符。 “士”是“人”,“贤”是“能”。“城”是“心”,此处指内心。“府”是“心”。 【答案】
注释: 隋代的文章中子,功是汉朝关内侯。 赏析: 这是一副集字对联。上联“文章”二字中各取一半,上下组合成“文”和“章”二字。下联“功业”二字也如此操作,形成“业”和“功”。这副对联巧妙地将两副不同的字句结合在了一起,构成了一副富有创意的对联
【注释】 集字对联:将“子孙和乐家无事;卿士贤明国有人”两副对句,用汉字的笔画组成。 【赏析】 此联为集字对联,上联“子孙和乐家无事”,意在表达国家太平、百姓安宁时子孙和谐、家庭和睦,没有战乱之忧。下联“卿士贤明国有人”,则希望国家有贤能的大臣治理,使国家繁荣昌盛。整联寓意深远,表达了人们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
【注释】:识远:指见识高超。学精:学问精湛。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品:品质、品位。贤人酒美:指贤能的人饮酒有美味的酒。四时春:四季的春天,比喻美好的时光。 【赏析】:这是一副集字对联,由四个成语组成,每个成语都是一个句子,要求将它们组合成一副对联。这副对联的上下联都采用了“分中藏式”的形式,即在上下联的中间部分各有一个不出现在下联中的字。这种形式既增加了对联的难度,又使得对联更加生动有趣。
【解析】 “传家”句:意谓家族传承,没有长生的大道。 “经国”句:意谓治理国家,终究要成为不朽的人物。 赏析: 这是两副对联,第一副为集字对联,第二副为集句对联。两副对联都是以人生哲理为主题,表达了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思想。 【答案】 (1) 译文:家族传承,没有长生的大道。(2) 译文:治理国家,终究要成为不朽的人或事。(3) 译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类的精神是永恒的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大意是:写书法不为名声传世;做事多以和谐为准则。“学书”指学习书法;“和”指和睦、和平。“行事”指行为举止;“称”指称赞、赞扬。 【答案】 译文: 练习书法不是为了在世人中传名;做事多讲求和气与谦恭。注释:“名垂后”意谓书法作品传世流传。“和”指和睦、和平。“称”指称赞、赞扬。赏析:此诗表现了作者崇尚和平、注重修养的高尚情操
秦碑上的文字识别了琅琊篆,汉代的文辞传承了太古的书。 注解:秦碑: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刻石。字识:识别,辨认。琅琊篆:古代的一种文字,因产于山东琅琊山而得名。汉代文传:指汉代的文献。太史书:指太史令所掌管的书籍。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对联,上下句分别描述了秦碑和汉代文辞的特点。秦碑上的铭文识别出了琅琊篆,这种篆书字体在古代非常独特。而汉代的文辞则是通过太史令所掌管的书籍传承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着名诗句中的意象、意境体会景物的特点及情感。此题要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介寿”“草书”,并理解其意思,再结合全诗的意思来分析。 “有人”是说有客人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理解诗歌内容,也要了解作者生平和本诗的体裁、特点。此诗为集字对联。前一句“李学士”指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一句“颜鲁公”指颜真卿,唐代书法家,与柳公权合称为“颜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前生李白好饮酒,异代颜真卿擅长书法。 【答案】 前生好酒李学士;异代善书颜鲁公。 赏析: 此对联集李白与颜真卿两人之名而成
【解析】 “寿”字上半部为“一”,下部分两竖,“介”字下半部为“人”字,合在一起便是两个“永”;“年”字上下都是“大”,中间的“木”字是“书”,再添上左右两部分“日”“长”,便是“大有”。对句中,“国”字上下都是“王”,中间“口”便是“光”。 【答案】 译文:祝愿长寿的人(寿)和人们(同人)都永远幸福;祝贺年岁(年)之大,国家的繁荣(大有),国家更加辉煌(国光)。 赏析: 对联,又叫楹联、门对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语言表达。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赏析。 【答案】 “先德传经勤以乐;高年好道寿而安”,这两句是集字联,上下两联都是七言句式,上联为“先德”,即“先”字的上面部分,“经”字下面部分,“勤以乐”意为以勤奋的态度去对待学问(学习),“先德”“经”,皆指学问或知识;下联为“高年”,即“高”字的上部部分,“好道”,即“好”字的下部部分,“寿而安”意为长寿而安宁
释义:平生喜欢品酒,但品德从不乱来;终日学书勤奋,终有成果。 注释: 1. 集字对联:一种书法艺术形式,需要将汉字巧妙地组合成新的词组或诗句。 2. 平生:一生,指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活过程。 3. 好酒德无乱:喜好饮酒,但品行端正,不因酒而乱了方寸。 4. 终日:整日,一天到晚。 5. 学书勤有功:勤奋学习书法,最终会有成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喜爱喝酒和书法的人形象
注释:随时行乐,可以赏饮清冽的酒;终日无为,最好喜好异域的奇书。 赏析:这是一首集字对联,上下句各取四句话组成。上联“随时行乐”四个字,分别取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几句诗中的句子,并加以调整,使之符合对联的形式要求和意境。下联“终日无为”四个字,同样取自《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韶光:美好的时光 元德:品德。犹能:还能 译文:美好的时光是三月,品德高尚的人能兼得四季。 注释:韶光:美好的时光。元德:品德。犹能:还能。 赏析:这是一首集字对联,每句由两个相同的汉字组成。上联“韶光大好是三月”,意思是美好的时光正是三月。下联“元德犹能兼四时”,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能兼得四季。整首诗以“韶光”为引子,引出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品德高尚之人的赞美之情
【释义】 集字对联:用字组成对联。 文名日盛喜兰长;邪行多为茂草生。 【赏析】 此联为“集字对联”,即用一个字组合成对联,每句都由两个字组成。这种对联富有游戏性,是汉字文化的精华。 上联“文名日盛喜兰长”意指文化事业日益兴盛,令人喜悦,而兰花则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下联“邪行多为茂草生”则表达了邪恶的行为会导致社会风气败坏,正如杂草般滋生蔓延。 此对联巧妙地运用了汉字的象形功能
【注释】 书城:指书籍丰富的城池。 厚集贤人府:聚集了很多有才能的人。 酒国:古代称饮酒的地方,后借指酒文化。 宏开:宏大开启。 学士兵:学习的士兵。 【赏析】 《集字对联》是一副别具一格的对联,上句以“书”和“城”组成“府”字,下句以“酒”和“国”组成“学”字。这副对联妙在集字,上下联皆为四字,且每字皆从所处位置取其首尾各一笔。 上联第一、二个字“书”和“城”,分别组合成“府”字;下联第一
【注释】 集字对联:将文字组合起来作为一副对联。 经:典籍。 芝兰: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自是:自然如此。 赏析: 这副集字对联,以“文”字为首,取其“文献”、“文学”、“文明”之意,再依次取“史”(历史)、“书”(书籍)、“善”(好、美)三字的首字组成“文史”二字;然后取“芝”和“兰”两字的头两笔,即“艹”和“一”,组成“草居”二字。整副对联寓意深远,既有文采,又含哲理,既赞美了文人墨客之雅兴
【赏析】 集字对联,即用字的偏旁或笔画组成新的字或词。这种对联形式富有变化性,富有创意。 上联是“愿同终日赏清酒”,意思是:希望与友人一起整天欣赏清酒。这里的“清”字取其左半部分“氵”,表示清澈的意思。 下联是“乐有故人赠异书”,意思是:乐于接受老朋友赠送的奇特书籍。这里的“异”字取其右半部分“田”,表示奇特、不同寻常的意思。 【注释】 1. 集字对联/集字联
门生众多,弟子文名远播; 家中子孙贤良,家事乐融融。 注释:门生指的是学生或者弟子,弟子文名远播表示他的名声传播的很广。孙曾指的是子孙,家事乐融融表示家里的事情都处理得很和谐。赏析:这副对联表达了主人家的教育成就和家庭和睦。通过“门多弟子文名远”可以看出主人家的教育成果显著,学生们的学识和品德都很高;而“家有孙曾乐事多”则反映了主人家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子孙们都很孝顺,家庭氛围和谐
【赏析】 此联为集字对联,上下联均用四字成语。上联“安居”二字各取一半,合成“安”,下联“好学”则各取一半,合成“学”。“安居”与“好学”意思相反,一居无定处,一学无止境,形成鲜明对比。“无事”二字各取一半,合成“事”,“乐”即快乐,“贤”即贤能之士,上下两联意思一致。上下联皆以四字成句,形式整齐。全联寓意:人只有安心地做事,才能感到生活的快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贤明的人
【解析】 “六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和《乐经》,是先秦儒家的经典著作,这里泛指古代的学问。“无文字”,意指没有用文字记载下来的。这是说,在《六经》之后,再没有什么可以记录的文字了。“德功”,指有道德和功绩。这里指上古时代的圣君贤相。这两句的意思是:在《六经》之后,再没有什么可以记录的文字了。在三代以前,有圣君和贤相。 【答案】 集字对联。 译文: 在《六经》以后
【注释】 识量不居三代后:识,见识;量,度量。指有见识的人不会在历史上留名于三皇五帝之后。 文词远出六经前:文词,文化学问;六经,《诗》、《书》、《礼》、《易》、《乐》(古经)、《春秋》。指学问渊博的人不会在古代的圣人和经典之前。 【赏析】 这首对联出自清代学者朱彝尊之手。“识量不居三代后,文词远出六经前”是一副集字对联,它把历代文人学士比作一个个历史人物,把他们的才学与品德一一写在字上
【解析】 本题考查对联。注意对偶的格式: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意境相符。“有为有守”和“无好无能”,“真名士”和“异人”,都是名词;“名士”即“士大夫”。“有为有守真名士”和“无好无能是异人”是主谓短语作宾语,“真名士”和“异人”是定语修饰后面的名词,“名士”是名词,“异人”也是名词;“有为”是动词,“有守”是动词;“真名士”和“异人”是形容词;“有为”是动词,“有守”是动词
注释:贤士的居所是芝有阁,国家的历史记载是凤书元 赏析:这是一副集字对联,由上下两副对联组成。上联的“贤士家居芝有阁”将“芝”字作为人名嵌入其中,下联的“清时国史凤书元”则是将“凤”字嵌入其中。上下联的字数相同,结构相似,但意境不同。上联描绘了一个贤士在家庭中居住的场景,而下联则描绘了历史记录中的凤书元时期。整副对联既展现了文字游戏的乐趣,又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注释】 好书:指好的书籍;悟:领会。美酒:指美酒佳酿;尝:品尝;喜自生:指喜悦从内心自然产生。 【赏析】 这是一副集字对联,将“好书”“美酒”和“悟后”“尝时”四组字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上联“好书悟后月同朗”,意思是读了一本好书之后,仿佛看到了明亮的月光;下联“美酒尝时喜自生”,意思是喝了一杯美酒之后,喜悦之情自然产生。这副对联以读书饮酒为题,寓意着在阅读中领悟到人生真谛,享受生活的快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理解全诗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答案】 译文:坚守正道才能当上卿士,传承家族的美德才会使子孙贤明。注释:①卿士:古代官名,即卿、士两种官职,这里指高级官职。②乐:爱好,这里指重视。③传家:继承家业。④赏析:这首诗是说只有坚守正道的人才能担任高官显爵,只有把家庭美德传给后代的人才能使子孙成为贤人
【解析】 “集”字对联,要求上下两句意思相关,且结构相同。上句为名词性短语作主体,下句为动词性短语作宾语。第一空可理解为文能华国是说文人能以自己的才智来美化和建设国家。第二空可理解为迎人保太和是说人们善于迎来宾客以维护国家的太平与和谐。 【答案】 译文:文士们能够用才华来美化、建设国家;人们善于迎接宾客,使国家保持太平与和谐。 注释:华——美化、建设(名词);达——通达,贤明的君子(名词)
【注释】 行:做。率真:自然、真诚。长:长久,永远。 【赏析】 上联“德能行远是为善”是一句格言式的对子,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才能走得很远,走很远就是做好事。下联“道不异人长率真”的意思是说做人的本分并不在于与别人不同,而在于保持自然和真诚的态度。 整副对联含义深刻,语言朴实,用词准确,意境高远
【注释】 传:传授。式:榜样。文中子:文中子姓李名绩,字仲孙,唐代新州(今属广东)人。贞观中,为太子中舍人,后出家为僧,号“般若”。好学不倦,曾从师于王玄览,又受业于张文恭、刘元吉、赵慈照、杜正伦等人。武公:卫武公,春秋卫文公子仪之谥号,又称“卫献公”,孔子称之为“古之遗民”。这里借指卫武公的学问。 【赏析】 这是一副对联,上下句各四字,每句都是一个典故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学出清秘阁: - “学”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学习或学问的意思。 - “出”指的是走出、超越或达到某种境界。 - “清秘阁”通常指的是存放珍贵书籍或秘籍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学问的高深和精微之处,即高深的学问或智慧。 - 所以整句的意思是:“学问达到了高深的境界,超越了普通的知识,进入了像清秘阁这样的高级知识领域。” 2. 文传道德经: - “文”在这里指的是文化
注释: - 集字对联:一种书法艺术,将不同的汉字组合成一个整体。 - 同人:这里指作者和读者,表示大家共同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 - 介寿:祝愿某人长寿。 - 乐大有书年: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会有很多乐趣,并且能够书写更多的故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集字对联,寓意着作者为同人们庆祝生日的祝福。"集字"是一种独特的书法创作方式,它将不同的汉字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图案或文字。在这里
【释义】:州里称盛德:指当地有盛大的德行。时代发高文:指当时能写出高雅的文章。 【赏析】:这是一幅对联,上下联皆以赞美地方长官的美德和才能为主。上联“州里称盛德”,意为在本地区,人们称赞他德行高尚;下联“时代发高文”,意在说他所处的时代,能够创作出高水平的文章。这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官员的高度赞扬之情。整幅对联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官员的敬仰,又体现了其政绩和才华
注释: 生好贤人酒:生,出生;好贤人酒,指喜欢喝好酒。 家传异代书:家传,家族传承;异代,不同时代;书,书籍。 赏析: 这首诗是一副对联,上下句分别描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上联“生好贤人酒”,表达了一种追求高雅、热爱生活的态度。下联“家传异代书”,则反映了一种注重学问、尊重传统的观念。整副对联既简洁又深刻,既有生活气息又充满文化底蕴
诗句解析: 1. 元为善之长 - 这一句中的“元”字,通常代表开始或根本的意思。在这里,它被用来形容“善”的根本和起始点。"为"表示是、作为的意思。因此,“元为善之长”可以理解为“善”的本质或起点是最为重要的。 2. 文是国之华 - “文”在这里指的是文化、文明或者文学等,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在此处表示强调或归属。所以
注释:月亮比光明,山比清静;大海有注入,江河有会合。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对联,每两句一组,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第一句“月比光明”,以月亮的明亮为比喻,赞美了月亮的光明;第二句“山比清静”,以山的清静为比喻,赞美了高山的幽静。整首诗通过对月亮和山峰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
【注释】 集字对联:一种对联形式,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用一个或一组字作为主题,下部分以相同的字体、字形、字音、字意来作配句。 谈论生风,观瞻仰日:谈论可以引发风气,观察可以仰望太阳。 心情若水,道德如山:心情如同流水一般平静,道德如同高山一样坚定。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态度和道德观的看法。"谈论生风"比喻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或者风气
【解析】 本诗为对联。“集字对联”就是将所对的上下两句用同一字数的字组合成一副对联。“事大如天,心坦如地”意思是对待事情要像对待天空一样宽广、大气;对待心情要像对待大地一样坦荡、宁静。“日长于岁,人静于山”意思是岁月流逝,时间延长,人们的心情也更加宁静、平和,仿佛置身于山中。这两句是说,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要有开阔的胸怀,保持内心的平静;而在面对生活的时候,则要像置身在山间那样,保持一种宁静的心态
诗句释义及译文: 金玉其声,日月其彩;——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说,声音像金子和玉石一样清脆悦耳,色彩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明亮绚丽。这里用“金玉”和“日月”来形容事物的美好品质,强调了声音和色彩的美丽和珍贵。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仁爱和正义是朋友,道德是老师。它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认为仁爱和正义是人们应该追求的品质,而道德则是教导人们如何做人的指南。 注释: - 金玉其声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诗句,首先明确这是一副对联。上联为“和平自造家人福”:这一句的意思是,只有和平才能创造出一个幸福的家庭。下联为“仁厚尝闻长者风”:这一句的意思是,仁爱和宽厚常常听到的是长者的风范。 【答案】 ①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和平才能创造出一个幸福的家庭;只有仁爱和宽厚才会受到人们的称赞。②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和睦的家庭是幸福美满的,仁德的长辈受人敬重,所以人们赞美仁德的长辈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和掌握。对联,俗称“对子”、“楹联”,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字游戏,其结构形式是固定的,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联和下联;中间要隔开,上下联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对,词性相同。要求上下联意思必须相关.或相补。此题中,上联为“学无畔岸深于海”,意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下联为“书有会归崇若山”,意为读书可以使人智慧如山一样高大。所以这上下联的关键词是“学”和“书”。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集字对联:这是一种文字游戏,将每个字拆分为左右两部分,然后重新组合成新的词或短语。例如,“山”字可以拆分为“山”和“出”,“有约造其极”可以理解为“山出其极”,意味着山的最高点。 书山有约造其极: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书的海洋中,我们可以找到知识的极致。 学海无穷得所归:“学海无穷”指的是学习的范围非常广泛,而“得所归”表示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归宿。 赏析:
这首诗是一副对联,每句都是七个字。以下是逐句释义: 1. 明月清风无尽藏 - 这句诗描述了一种宁静、深远的境界。"明月清风"形容了夜晚的美景,而"无尽藏"则暗示了这种美好是永无止境的。 2. 高山流水有知音 -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深厚的友情或理解。"高山流水"常用来形容知音难寻,而"有知音"则说明找到了这样的朋友。 3. 月色清风,人闲桂花落 - 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描绘
【解析】 此句为上下联的对仗,上联写“和风甘雨”即自然界的祥和之态;“升平世”是太平盛世。下联“智水仁山”是形容人的高尚品质,“道义门”指正直的做人之道。 译文: 大自然的和煦之风和及时之雨使世间变得安定祥和。 人应具有智慧之水、仁爱之心,遵循正义的道德法则,才能成为道德高尚之人。 赏析: 这是一副集字对联,上下联均为七句四字,中间各空一字,形式严谨,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
【解析】 集字对联,是集句对联的一种。即上下联各取一字,组成一个完整的对联。“集”字为上下两联的关键词,也是本诗的关键词;“常在”“无如”“倾心”等词语是此诗的关键词。 【答案】 示例1:集字对联 倾心常在师儒善;乐事无如子弟贤。 注释:集字:集,聚集,集中,会聚。“集字”指将“师”“儒”二字中的“人”字去掉。“常”指经常、时常、时时。“倾心”指全心全意、专心致志、尽心尽力
注释:我的内心决不在富贵荣华,人们应当思考如何救助苍生百姓。 赏析:这是一幅对联,上联“我心绝不在金紫”表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下联“人道当思济赤苍”则是对人们的期望和要求,表达了作者关心民生、关注国家大事的情怀。整幅对联既表现了作者的个人品质和价值取向,也传达了对社会现实和国家前途的关切和忧虑
诗句释义与赏析 人能修德即修福; 关键词:修、德、福 - 译文:人如果修养品德,那么他就能积累福分。 - 注释:此处的“修”指的是培养、增进或提高某种能力或品质。 - 赏析:此句强调了道德修养对于个人福分的重要性。一个品行端正的人,自然会吸引正能量和好运气,从而带来幸福生活。 道可济世方济人; 关键词:济、世、人 - 译文:遵循正确的道理可以拯救世界,帮助他人。 - 注释
注释:情感的田畴坦白得没有我;心灵深处的光明大有人在。 赏析:此联为集字对联。上联“情”字取其中间部分,下联“心”字取其左边部分,两字合在一起即成为“无”。再取“我”字,去掉右边部分,即为“口”,上下联结合即成“口无”二字。 “心地光明大有人”中,“心”字取其中间部分,“地”字的下半部分取其右边部分,“明”字的中间部分取其左边部分,“大”字的右边部分取其上半部分,“人”字的右边部分取其下半部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联赏析。首先读懂全诗,然后分析每句的字词含义,最后根据关键词语分析诗句的含义。注意“禅心悟”“学业深”是关键词语。 【答案】 集字对联:禅心悟后清于水;学业深时静若山。 译文:禅修到了高深的境界,心境自然清澈如水。学业学到了很深的程度,思想自然会像山一样宁静。 注释:“禅心”指禅宗之心,即佛家之“心”,佛教谓人心中本来具足佛性,能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无上正等正觉。“悟”指觉悟
【注释】 清静:心境宁静,不杂外物。通明:了解透彻。识益超:见识越加卓越。 【赏析】 这是一副集字对联,作者将“道”、“世”两个字作为上下两联,上联取“道”字的下半部分和“世”字的右半部分合成“悟”字,下联也用相同的方法,将“世”字的左半部分和“道”字的上半部分合成“道”。整副对联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态度的理解,即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净,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生。 在创作这副对联时
【解析】 此联为对偶句,上句“观心水月有真趣”与下句“息虑山林无俗尘”结构相似。 第一联中“观心”指观照自己的内心,第二联“息虑”指消除杂念,第三联“水月”指水中的月亮,第四联“山林”指山林中的景色。 第一联:观察自己的内心。 译文:观赏水面上的月亮,发现其中的真趣。 第二联:消除心中的杂念。 译文:放下心中的一切杂念,进入山林享受自然的宁静。 第三联:水中的月亮。 译文:水中的明月
【释义】: 集:汇集;益友严师:对有学问的人和严师益友。无奇行:行为没有奇异之处。至情:深厚的情意。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的一副对联,上下联内容相映成趣,上联“圣经贤传无奇行”与下联“益友严师有至情”相互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学识渊博、为人严正的老师和朋友的敬仰之情。 注释: 圣经贤传:指圣人的言行教诲和高尚品德。 益友严师:指对自己有益的朋友和对自己要求严格的老师。 无奇行:指没有奇特的行为。
【解析】 此诗为一副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修善方为福”与“行仁即是天”都是主谓短语,“善”“仁”是宾语。“方”在此处表程度,“即是”表示判断。 【答案】 ① 上句释义:做善事才是幸福。 ② 下句释义:行仁爱就是上天。 ③ 注释:“修善”指修养善良,“为福”,即得幸福。 ④ “仁”在这里作动词,指行仁爱,“即是”表示判断,“上天”指天理,天意。 【赏析】 这副对联是作者自勉自励的格言警句
【解析】 本题考查对对联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其形式和内容都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解答时,需要考生结合诗句的关键词来理解,同时要结合对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来分析。 本诗由两句对子组成,每句对子都是七个字,中间各有一个“田”字和“地”字作为间隔,且两对子之间没有空格,这是此对联最大的特点。“情田当种善”、“福地自生祥”,其中“情”与“福”,“田”与“地”,“当”与“自”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祥光生福地:这句诗意味着吉祥的光芒降临在福地。这里的“福地”指的是一个充满幸福、吉祥的地方。而“祥光”通常指吉祥的征兆或象征,这里特指吉祥的光芒。整句诗的意思是,吉祥的光芒使得这个地方充满了幸福与吉祥的气息。 2. 理趣集情天:这句诗意味着哲理的趣味汇集到了情感的天空中
注释:春风拂过柳条,使它们摇曳生姿;甘露汇集于森林之端。 赏析:这是一副以风、雨、林、柳为素材的对联,上联“和风生柳上”,描绘出一幅春风吹拂着柳叶的情景,形象生动,意境优美。下联“甘露集林端”,则描绘了一幅甘露滋润着林木的景象,同样富有诗意。整副对联通过风、雨、林、柳这四种元素,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作答时,首先读懂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赏析,最后注意语言的凝练和准确。 本首诗为集字对联。“仁风”是“仁”的风,“仁”字由“二”、“人”组成,“二”“人”合起来就是“仁”,所以“仁风”即指仁义之风。“皎月”取自“月”字的右半部分。“集天中”指月亮高挂在天空中间。整首诗的意思是:“仁义之风”遍布天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字词的意思。“度不可思议”:佛经上说,一切众生皆能成佛,而众生的根性和修行程度不同,所以成佛的境界也不同,有的成佛时是大彻大悟,有的高不可攀,无法到达;而“现绝大光明”:佛经上说,佛性本具,但佛性不是人人都能显现出来的,只有真正觉悟的人,才能显现出来,所以说是“绝大光明”。 【答案】 集字对联。 译文:佛性本来具有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诗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根据语境推断出具体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与题目进行翻译。“深得山林趣”,意思是“深深懂得山林的乐趣”。“深”字写出作者对于山林之乐趣的感受之深。“静观天地心”,“静”字写出心境的宁静,“静观”即静看、静思,“天地”指自然界,“心”是人的内心世界。这两句写诗人在山中静观天地间万物
【解析】 集字对联,又称集字楹联,是把两个上下句的上半部分分别取一个字或词作为上下联的上下句。此联为“道大方无我”和“学成可济人”,其结构形式是上下联的下半部分分别取两字作上下联的上半部分,即上下联各含一个“方”字和一个“人”字。 【答案】 (1)“道”:指说、教,这里指儒家学说。 (2)“大方”指儒家的大道。 (3)“无我”指道家的无为自然。 (4)“可”:能,可以。 (5)“济”:救济、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