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嗟白发曾游此,不叹征帆无了期。
尽日凭阑谁会我,祗悲不见韩垂诗。
金山
介绍
《金山》是加拿大华人女作家张翎的长篇小说,作品详细地描绘了方家四代人在异国他乡的悲苦奋斗历程,以及他们与故土广东亲人的悲欢离散。以下是对这本书的介绍:
- 创作背景:《金山》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张翎在研究加拿大华人的历史时,偶然读到关于一位名叫方得法的清末华工的故事,深受触动,因此决定以此为原型,进行长篇小说的创作。
- 作品结构:《金山》由引子、金山梦、金山险、金山约、金山乱、金山迹、金山缘、金山阻、金山怨和尾声十部分组成。通过这些部分,小说展现了一个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长时段,跨越大洋的史诗式叙事。
- 主题思想:《金山》不仅是一部将赴加华工的命运首次纳入当代文学视野的叙述实践,同时也是一次探讨国际大背景下国族身份与认同的重要书写。小说以个体和家族命运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华工在海外的生存状况及其与祖国的联系,揭示了他们在异国他乡所经历的苦难与挣扎。
- 艺术手法:《金山》的艺术手法多样,包括现实主义和史诗式的叙述,波澜壮阔,跨越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跨度和辽阔的太平洋。同时,小说也谨小慎微地步步为营,对个体命运与历史有深刻的体察与还原,其澎湃的写实激情和新鲜详实的异国经验,都让人们不得不对宏大叙事和经典现实主义的力量充满敬意。
- 文化意义:《金山》不仅是对个体移民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一个族群如何在异域他乡保持自身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的一种探索。小说中呈现的留守女人群像,展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和困境,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金山》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素材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了一部值得一读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了解早期海外华工生活的机会,也展示了作者张翎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
注释: 不嗟白发曾游此,不叹征帆无了期。 感叹岁月易逝,白头发的人已经在这里游览过,而征船的帆也没有了。 尽日凭阑谁会我,祗悲不见韩垂诗。 整天倚着栏杆与谁一起欣赏风景,只悲伤看不到韩愈的诗篇。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受和对逝去年华的无尽感慨。 首联“不嗟白发曾游此,不叹征帆无了期。”两句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之情
金山 中江一柱碧崚嶒,壁立千寻我独登。 梵呗波随招过客,钟声船载送归僧。 窗前白上浪三尺,岭上青堆云几层。 六代风流衰歇尽,凭栏感喟意难胜。 译文: 金山,位于长江之中的一块巨石,颜色翠绿,形状陡峭。它矗立在江边,只有我一个人能够攀登上去。海浪随着佛音起伏,仿佛在呼唤过客;钟声回荡在江面上,好像要送走归家的僧人。窗户前的波浪高达三米,山岭上的云雾层层叠叠。经历了六代的繁华与衰落
金山 金山,即金山寺,位于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65年),为江南四大名刹之一。南朝梁代萧纲曾题写“天下第一山”。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改名“报恩寺”。宋景德年间(1004年-1007年)改名“大报恩寺”,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改称“镇江金山寺”。明代又改名为“金山寺”。 金山寺内有三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毗卢殿。其中大雄宝殿是寺中主殿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金山”是本诗的标题,题目中“金山”二字为诗眼。金山即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西北麓。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金山寺的所见所感。第一句“马蹄行尽九州闲”,写诗人来到金山寺后,放眼一望,只见四野茫茫,万里无垠,不觉心中豁然开朗。“九州”泛指天下。第二句“无处欢娱得破颜”
【注释】: 1. 长江从天来,意欲以地分。 - 长江如天降,意欲划分天地。 2. 西山避之逃,东山开为门。 - 西山躲避,东山敞开门户。 3. 木石所不捍,土沙固随奔。 - 木石无法抵御,土沙迅速流动。 4. 东西两随海,势已无完坤。 - 东西两岸随着大海,形势已经不能完整。 5. 如何中流居,独遏万里浑。 - 我如何在河流中居住,独自阻碍万里的水流。 6. 坤维赖系得,地灵烦窥扪。 -
金山 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 芦管玉箫齐送夜,一声飞断月如烟。 【注释】 1. 金山:指镇江的金山寺。 2.楼台:楼阁、亭台。 3. 两江:指长江和京杭大运河。 4. 镜里天:倒影在江中的月亮,比喻金山寺。 5. 芦管:芦苇管乐器,古代一种吹奏乐器,也泛指芦笙。 6.玉箫:用玉石制成的箫。 7. 送夜:送别夜晚,形容音乐声悠扬婉转。 8. 飞断:形容声音高亢激昂。 9.月如烟
【注释】 金山:指江苏镇江的金山。京雒(lào):今河南开封,古称京雒。南徐:今南京,古称南徐。峥嵘:高耸入云。 【赏析1】 首句“金山目逆路之隅”,点明了金山的位置,是镇江市的一座名胜。“目”字下得巧妙,既写出了“金山”的形貌,也暗含了诗人游览时的心境和感情。次句“峭壁奇峰画不如”,“峭壁”二字写出了金山山势的险峻;“奇峰”二字则写出了山峦的奇特多姿。这两句写景,笔法简洁而富有神韵
诗句原文: 江身台殿切空云,夜月鱼龙影不分。八十老僧相引说,潮痕不上郭公坟。 译文: 江上的塔殿直插云端,夜晚的月光中鱼儿和龙影难以分辨。八十岁的僧人引领着我们讲述,潮汐的痕迹无法触及郭公的墓地。 注释: - 江身台殿:指的是一座建在江边的塔殿,形容其建筑之高耸入云。 - 空云:形容天空中云彩飘浮,与塔殿的高大形成对比。 - 夜月鱼龙:以夜晚的月亮为背景,描绘出鱼龙的影子,富有动感和神秘色彩
金山 自古称浮玉,更名为得金。一山藏寺腹,双塔立江心。淮浙中流断,风烟四岸侵。梦回禅榻悄,月午听龙吟。 注释:自古以来,金山就被人们称为浮动的玉石,后来改名叫做“得金”。金山是一座山,它藏在寺庙的腹部,双塔耸立在长江的中间。从淮河和浙江流入长江的地方被截断了,江两岸的风烟弥漫着。梦中回到禅床静静地坐着,月亮正午时听见龙在吟唱。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金山的自然景色,突出了其自然之美
金山 波涛流不息,山势独纵横。 高阁空中现,浮图雨外晴。 帆樯归客稳,钟鼓卧龙惊。 是处开生面,风云别有情。 译文: 金山上,波涛汹涌,江水滔滔不绝,山势高耸入云,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这座巍峨的金山上,一座高高的佛塔矗立在天空中,仿佛是佛祖的法座,给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感觉。 金山上的寺庙,就像一幅画卷,静静地展开。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在寺庙上,使得整个寺庙显得更加神秘而庄严。阳光下的寺庙
金山 水涌孤峰出,波深日夜闻。 重岩戍铁屋,双塔碍行云。 天地八窗迥,江淮两岸分。 登临多感慨,北雁又成群。 译文: 金山, 水涌出孤峰, 波涛深邃,日夜能听到声响。 重重的山岩上, 守卫着铁铸的堡垒, 双塔高耸,阻挡了行云。 从高处望去,视野广阔,可以看到天地之间的窗户一样, 长江和淮河在两侧分开。 登上山顶,心中感慨万千, 北去的大雁又结成一群。 赏析:
金山 金山:即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金山在镇江西北面约30公里,是长江中下游著名的名胜之一,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金山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时(502年)。历代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多为清末民初所建。金山寺依着江岸的北固山而建,背靠大江东去。金山寺前有一座三孔石桥,俗称“慈寿塔”,为金山景区内最大最古的景点。199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 数重楼枕
金山 突兀波心倚翠空,他年金碧照鱼龙。 火烧水转休惆怅,且看中流树荫浓。 注释: 突兀波心倚翠空:“突兀”形容山石突起或高大;“波心”指江水中间,“翠空”指苍翠的天空,这里形容山与天的颜色一样绿。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直插天际。 他年金碧照鱼龙:“他年”指未来;“金碧”比喻金山上的金光灿烂;“鱼龙”借喻水中的游鱼和蛟龙。指金山在将来会像金碧辉煌一般美丽。 火烧水转休惆怅
金山 万顷洪涛里,巍然阅古今。 云烟三岛接,花木四时深。 乱石维舟住,西风倚槛吟。 朝宗知不断,凄切此时心。 注释: 1. 万顷洪涛里的金山:形容金山在广阔的水面上,如同万顷的洪涛一般壮观。 2. 巍然:高大的样子,这里形容金山的雄伟壮丽。 3. 阅古今:经历了无数的历史变迁,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4. 云烟三岛接:形容金山周围云雾缭绕,仿佛有三座岛屿连接在一起。 5. 花木四时深
金山 长江界楚吴,屹立两浮屠。 潮觉山高下,云知树有无。 狂澜中砥柱,静夜浑仪图。 僧应何方供,飘飘踏一芦。 翻译: 金山:金山是长江边的一座山峰,位于江苏和浙江的交界处。金山上的两座山峰矗立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中,形成了一道壮观的风景线。 译文: 金山:长江边的金山,两座高峰耸立于江水之中。 潮觉山高下,云知树有无:金山之巅,潮起潮落,感受着山的高度变化;而云雾缭绕之间
诗句解释: - 地将灵气吐林峦:"地将"意指大地或土地,"灵气吐"形容大自然充满了生命活力和神秘力量。"林峦"指森林和山峦,这里强调了金山周围的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美丽。 - 至宝曾淘瓦砾间:"至宝"指极其宝贵的事物,"淘瓦砾间"意味着即使是最平凡、不起眼的地方也有宝藏。这句话表达了金山虽然外表不起眼,但内部蕴藏着珍贵的自然资源。 - 若把图经重校定:"图经"可能是指地图或地理志
【注释】 渡淮:指渡过淮河,即从江南入江北。高邮:今属江苏。维扬:古郡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地西闯:指夜幕降临时。星月隐见:星星月亮隐约可辨。瓜步:山名,在今江苏省六合县东南。玉宇:美玉建成的宫殿,此处泛指金山。冯夷:水中神灵名,这里指江神。容我一到金山头:允许我在金山停留一会儿。万础蟠峙:形容山势雄伟。万础,极言其多。江中流:长江之中。钟山:即紫金山,在今南京市东面,因有钟山寺而得名。雨花
金山 金山位于南岸,大河流绕曲水盘桓。 秋日河水清澈,山月映照河面清辉。 独坐江边,清风徐来,吟诵诗句心旷神怡。 夜幕降临,明月升起,我独自在江边吹奏玉笛。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在大金山的美景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首句“金山南面大河流”,直接点明了金山的位置,以及它与南面的大河流的关系。 第二句“河曲盘桓尝素秋”,描述了大河在秋天的曲折蜿蜒,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长江的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浩浩长江天际来,中流砥柱独崔巍" - 浩浩长江:长江波涛浩渺,水流广阔。 - 天际来:形容长江之长,仿佛从天际延伸而来。 - 中流砥柱:指江中的礁石,像一块巨大的石头矗立在水流中。 - 独崔巍:形容这块礁石高耸入云,显得格外雄伟。 第二句: "风摇万壑秋声动,潮卷千堆雪浪回" - 风摇:风吹过山谷,发出响声。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的自然美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第一句“突兀浮金出浪花,江淮一览浩无涯”,形象地描绘了金山的壮丽景色。金山位于江苏镇江,其山势陡峭,犹如一座矗立在江边的金色山峰。山上的岩石因风化作用而呈现出金黄色,宛如一片浮动的浪花。站在金山之巅,可以俯瞰整个江淮大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壮阔与辽远。 第二句“谁依玉鉴光中住”,则转入对金山历史文化的赞美。金山自古以来就是佛教圣地之一
金山 半江涌出金山寺,一簇楼台两岸船。 月转中宵为白昼,水吞平地作青天。 塔铃自触微风语,滩石长磨细浪圆。 龙化老人来听法,手持珠献不论钱。 译文: 金山寺半江中涌出,两岸楼台如簇拥。 月亮转动至中夜,却像白天一般明亮。 水面吞没平地,仿佛变成了青色的天空。 塔铃声在微风中轻轻响起,滩石被细浪打磨得圆润光滑。 龙化身的老人来听取佛法,手中拿着的珍珠比金钱更珍贵。 赏析:
金山 江面孤峰秀绝群,芙蓉千尺锁氤氲。 诸天台殿空中涌,四壁烟霞镜里分。 注释与赏析 - 江面孤峰秀绝群:金山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上,山峰孤立,风景优美,是江南著名的风景名胜。这里用“秀绝群”来形容其美丽非凡。 - 芙蓉千尺锁氤氲:这里的“芙蓉”可能指的是莲花,象征着高洁。“千尺”形容山峰之高,“锁氤氲”则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的云雾缭绕,形成了一幅如画的风景。 - 诸天台殿空中涌
金山 江天楼阁倚崔嵬,吴楚风烟四望开。 万顷苍茫涵几席,千山缥渺涌蓬莱。 城临铁瓮开龙藏,地控金陵接凤台。 一自巨灵表东海,等闲大块若浮杯。 译文: 金山在江天之上,楼阁高耸入云,俯瞰远方,吴楚的风烟景色一览无余。 金山上万顷的绿色田野和湖泊,像几案一样平缓展开,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是从蓬莱仙境升起的景象。 金山脚下是雄伟壮观的铁瓮门,它守护着龙藏寺,而金陵城的地势又控制着凤台
【注释】 绀宇:深蓝色的屋宇。岧峣:高峻挺拔。锁翠岑:把青山紧紧锁住。 江天阔:江面宽阔。法界:佛教中称世界为法界。 海月:指大海的月亮,即海上生明月。熹微:光亮。窥:偷看。佛相:佛的形象。 无生灭:佛教认为一切有生有灭的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永恒的实体,所以称为“无生灭”。 徙倚:徘徊不定的样子。空门:佛寺的大门。漏转沉:水滴声连绵不断,喻时间流逝。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山水画
金山 茶经忆曾读,闻兹第一泉。 石窍注山壁,河汉通云烟。 陆羽今不见,我来还更怜。 一酌沁心骨,清风洒其巅。 【注释】 1. 茶经:古代茶书《茶经》。 2. 第一泉:指金山寺的古井——天下第二泉。 3. 石窍注山壁:岩石缝隙中泉水从山壁滴落。 4. 河汉通云烟:河水与天空连接,水雾弥漫如云烟。 5. 陆羽:唐代著名茶叶专家,有《茶经》传世。 6. 更怜:更加怜惜、喜爱。 7. 一酌:一杯。 8
诗句释义: - 金山(金山寺):位于今江苏镇江,是江南著名的佛教古刹。 - 灶宅龙宫紫气骄:指金山寺内供奉的佛像,色彩鲜艳,庄严神圣。 - 壮游南北倚青霄:指在金山寺内游览观赏,享受大自然美景。 - 蜀江万里来春水:指从四川流向的长江之水,源远流长,充满生机。 - 吴屿千寻带暮潮:指金山附近岛屿,形态各异,景色迷人。 - 夹岸帆樯扬子渡,隔天云树广陵桥:描述镇江扬子江两岸的风景
金山 万里寒波一点青,碧栏朱槛昼烧灯。 入江塔影随流动,倚石楼台好晚登。 鱼听寺钟知出食,浪回烟艇渡归僧。 游人莫向西南望,远色苍苍是秣陵。 译文: 金山 遥远的海面上,一抹青色与寒波相映成趣;阳光下,绿瓦红柱的亭阁沐浴着温暖的灯光。 金山塔的影子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摇曳,倚靠着石头建造的楼台,在傍晚时分更加显得美丽宜人。 鱼群听到寺庙里传来的钟声,就知道要按时出食;渔船载着僧人回到烟艇上
金山 金山,又称金佛山、金山寺,位于中国重庆市南岸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金山寺始建于南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金山寺内有著名的金山大佛,高36米,是重庆最大的佛像之一。金山寺周围风景秀丽,环境幽静,是游人游览、朝拜的胜地。 1. 兀立江心寺,芙蓉万古看。 注释:金山孤峰挺立于江心,犹如一朵盛开的芙蓉花,静静地矗立了万年。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金山寺的雄伟壮观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金山美景的诗。诗人通过对金山的描绘,表达了对金山的喜爱之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峨峨浮玉山,孤峰高几许。 金山耸立在江边,山峰挺拔,如同漂浮在江中的玉石。 孤根蟠地轴,雄势压水府。 金山的根基深入地下,其气势雄伟,如同能压制水府一般。 特立天堑中,群山孰能伍。 金山独立于天地之间,其他山峰都无法与之相比。 洪涯聚鸱鹘,阴洞走鼯鼠。 金山上聚集着一群乌鸦
金山 寺拥金山古,江流碧海深。 千年此形胜,词客几登临。 译文: 金山寺背靠金山古寺,江流碧水深处。 千年来此地风景独特,诗人文人多次登临。 波浪漂浮着香阁,鱼龙倾听梵音。 清晨的微风吹过渡船,真是济世的志向。 注释: 1. 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南麓,是江南四大名刹之一。金山寺背倚长江中的金山,故有此名。寺始建于东晋义熙年间(405-409),历代屡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明、清代所修。 2
金山 万里回天堑,中流涌地舆。 涛声翻槛急,云影落窗虚。 晓日观桐树,长风引玉裾。 登临疑蜃结,羽化欲何如。 注释: 1. 万里回天堑:形容长江的宽阔和深远。 2. 中流涌地舆:水流湍急,仿佛有陆地从水中升起。 3. 涛声翻槛急:波浪的声音撞击着栏杆,显得急促而有力。 4. 云影落窗虚:云彩的影子落在窗户上,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 5. 晓日观桐树:在早晨观看桐树。 6. 长风引玉裾
金山 巨灵驱岳走,半渡落泥丸。 静鼓记舟里,中针定浪盘。 竿头容塔进,壁上聚龙观。 最是移情处,惊风失碧澜。 译文: 金山上,巨灵神驱走了岳山,只留下半路的泥丸。 静听着鼓声记在心头,看到中针定住波浪盘。 站在船头能看到塔尖进入,壁上聚集着龙观。 最让人动情的是移情之处,惊风使得碧水荡漾。 注释: 1. 巨灵驱岳走:形容金山的雄伟和壮观。 2. 半渡落泥丸:形容金山一半被河水覆盖
金山 百折回孤岛,中流起四禅。 花台承宝雾,香涧泻珠泉。 鼋解迎僧梵,狮尝护佛筵。 宁知潮与月,并可悟慈缘。 翻译: 金山 在波涛中曲折地回到了孤岛上,江水中涌起了四座寺庙的倒影。 花台上弥漫着神秘的宝雾,香涧里流淌着清澈的珍珠泉水。 鼋鱼能解开迎接僧人的到来,狮子能保护佛教的盛宴。 不知道潮水和月亮,也可以领悟到慈悲的缘分。 注释: 1. 百折回孤岛:形容金山在波涛中曲折地回到了孤岛上
金山 春草绿漫漫,长江豁平路。 金山镇中流,万古为砥柱。 独立天地间,日月长回互。 译文: 春天的江水绿油油地流淌,宽广的平野上没有遮挡的山峰。 金山屹立在江水中,是历史的见证、坚韧的象征、民族的精神象征、文化的凝聚体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和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注释: - 金山:指长江中游的一座山
金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因山顶有一块巨石形似铜色佛像而得名。 虚阁疑无地,琳宫别有天:形容金山的虚无缥缈,如同仙境一般。琳宫指金山上的各种建筑,别有天意形容它们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江空万籁发,僧定一灯悬:形容江水空旷无声,只有禅寺的钟声回荡。一灯悬表示寺庙中的灯光高悬在半空中。 七泽吞吴楚,孤峰自岁年:形容金山周围的湖泊如七个湖泊般广阔,可以将吴越之地全部吞没;而山峰则独立于时间之中
金山 大江中峙小昆仑,势遏洪涛几欲奔。 万古乾坤限南壮,一方钟鼓自晨昏。 云低北固山争出,潮落东洋海半吞。 汲得中泠自煎试,月团新赐出词垣。 译文: 金山 巍峨的金山矗立在长江之中,仿佛是小昆仑般雄伟壮观,它阻挡着汹涌的洪涛,几乎要冲向远方。金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壮丽象征,它见证了无数的辉煌历史和英雄事迹。 金山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是一处非常著名的景点。金山的山峰连绵起伏
金山 借得仙人九节藤,半酣飞上最高层。 乾坤纳纳容人看,岁月悠悠忆我曾。 潮送夜声来铁瓮,山浮王气入金陵。 凭阑欲待中天月,足踏神鳌恐不胜。 注释: 1. 借得仙人九节藤:借用了仙人的九节藤作为登山的工具。 2. 半酣飞上最高层:形容在饮酒微醉时,轻松地飞上最高的山峰。 3. 乾坤纳纳容人看:广阔的天地,容纳了无数的人。 4. 岁月悠悠忆我曾:岁月悠长,我在这里回忆过去。 5. 潮送夜声来铁瓮
金山 阖闾城外翠微间,扬子江心白浪湾。 踏破芒鞋踪迹遍,始知人世两金山。 注释: 金山: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西郊,是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有“江南明珠”之美誉。 翠微间:形容山色青翠,云雾缭绕的景象。 扬子江心:指长江在江苏省扬州市以下的江心部分。 踏破芒鞋踪迹遍:形容诗人行走了许多地方,历经艰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遍历名山大川的经历,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道路的感慨
金山 雪浪东来万里流,孤悬金碧照沧洲。 秋生极浦平分外,人语诸天最上头。 京口帆樯残照远,海门烟树落潮浮。 六朝遗迹知多少,付与诗人一倚楼。 注释: 1. 雪浪东来万里流:雪浪(指长江)向东流去,水流万里。 2. 孤悬金碧照沧洲:形容金山孤傲地屹立在广阔的江面上,金光璀璨,碧波荡漾。 3. 秋生极浦平分外:秋天的景色使得江岸更加分明,仿佛被划分出界限。 4. 人语诸天最上头
金山 七级凌峰顶,虚窗总不扃。 层岚开紫翠,急浪走雷霆。 斯世方多故,高天果独醒。 茫茫看尺五,敢欲问青冥。 注释: ①七级:指山有七层的层次。 ②虚窗:指山中空无一物。总不扃:总是关不上。 ③层岚:层层的山岚云雾。 ④紫翠:泛指青山绿水,亦指紫色和翠绿色的山石。 ⑤急浪:指汹涌澎湃的海浪。走雷霆:形容波浪翻滚的样子像雷声一样。 ⑥斯世:这个世界。方多故:正在发生许多动乱。 ⑦高天:指天空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通读全诗,把握诗中所写景物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诗句分析其含义,最后再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等综合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金山”是峨眉山的别称。首联中,诗人登上了峨眉,在东岭上遥望一轮明月从山顶升起,月光照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水面如镜一般平静。 颔联写诗人欲寻甘露寺,更想登上绝顶的妙高台。甘露寺位于峨眉山山麓,而妙高台位于峨眉山之巅。
金山 岷山东来尽,中流一屿孤。 潮声连旦暮,山势带荆吴。 未雨云充栋,将风树落乌。 夜深江月上,疑是坐冰壶。 译文: 金山 岷江的源头在东面延伸至尽头,中间流淌着一座孤岛。 潮水的声音与日出和日落相连,山势连绵不断,仿佛笼罩着荆州和吴地。 天空未下雨时云彩堆积如房顶,大风来临树叶纷纷掉落乌鸦。 夜晚月光洒满江面,我怀疑是在冰壶里坐着观赏。 注释: 金山
诗句: 江流忽辟易,天际袅烟鬟。 樵路钟声外,僧帆树色间。 月明龙入钵,潮落鹘归山。 何日辞妻子,丹砂驻暮颜。 译文: 江水忽然分开,天际烟雾缭绕。 远离尘世的樵夫之路,在钟声之外,僧人的帆船在树影之中。 月光之下,龙王被供奉于钵中,潮汐退落,鹘雕飞回山中。 何时告别尘世纷扰,以丹砂驻留青春容颜。 赏析: 此诗描绘了金山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生活氛围。诗中的“江流忽辟易
金山 水国琳宫蜃气昏,云开金碧射朝暾。 一围树色高连塔,四面江声涌入门。 郭璞墓前增战垒,中泠泉上没潮痕。 凭临不敢舒长啸,恐有蛟龙卧石根。 注释: 1. "水国琳宫蜃气昏":描述了一个如仙境般的美丽景象,水国的琳宫被蜃气所迷惑,显得昏暗而神秘。 2. "云开金碧射朝暾":当云层散去,阳光照射到金山之上,金色的光辉与五彩斑斓的彩虹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3. "一围树色高连塔"
金山 湖落题诗处,渔翁送客来。 山风下吴楚,海月上楼台。 僧老鼋鼍大,钟残鼓角哀。 全家寓江北,绝顶首频回。 注释: 1. 金山: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是长江入海的地方,风景秀美,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足迹。 2. 湖落题诗处:指诗人曾经在这里题诗作画的地方。 3. 渔翁送客来:形容渔夫在岸边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展现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画面。 4. 山风下吴楚:形容山风从吴地吹向楚地
金山 殿角鸣樯燕,山腰立海鸥。 此间风物异,无那客心愁。 注释: 1. 金山:即金山寺,坐落在江苏镇江北固山上。唐时名“神秀”山。宋初改名为“金山西峰”,后改称“金山”。 2. 殿角(jiǎo):寺庙建筑中屋顶的四角。这里指寺庙的一角。 3. 鸣樯燕:在船上鸣叫的燕子。这里借指来往船只。 4. 山腰:山的中部,此处比喻人的半生。 5. 风物异:风景景物与众不同,与众不同的地方,特异之处。 6.
金山 竟作谈兵地,游人恐未谙。 译文:竟成为谈论战争之地,游客可能还不太了解。 注释:谈兵:讨论战争策略;谙:了解。 赏析:此句写出了金山地理位置的险要,也是战略要地,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吸引了很多军事爱好者。 楼船看海上,歌哭听江南。 译文:登上高楼船只在海上游览,听到江南的歌声和哭泣声。 注释:楼船:古代的战舰;海上:指大海;江南:今指长江以南地区。 赏析:这句诗写的是诗人站在金山上
【注释】 金山:今称江苏省镇江的金山。砥柱:指长江中流的瞿塘峡中的滟滪石,因形如砥柱而得名。朝宗:古时指诸侯会盟定国都。《论语·宪问》:“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后泛指诸侯入贡,或帝王巡狩、祭祀。此句谓长江上游诸水汇成江海。清江:指长江下游。皓月:皎洁的月亮。此句谓月光照耀着行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咏镇江金山寺的七言律诗。金山寺位于江苏镇江市区西北
金山 秋风小泊广陵船,金碧楼台淡晚烟。 夜半鱼龙闻笛起,波涛卷梦落南天。 注释: - 金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北面长江南岸的一个岛屿,因山形似剑而得名。 - 秋风小泊广陵船:秋风轻轻吹拂着广陵的船只。 - 金碧楼台:金色和银色的建筑在傍晚时被晚霞映照着,显得格外灿烂。 - 淡晚烟:淡淡的烟雾笼罩在天空中。 - 夜半鱼龙闻笛起:到了半夜的时候,鱼龙都被美妙的音乐吸引,仿佛听到了笛声。 -
【注释】: 十年 —— 指诗人在京城十年,怀念江南的山水。 此日 —— 指诗人今天登临金山寺,抒发情怀。 海气侵云湿 —— 海气蒸腾,云雾弥漫,湿润了大地。 江光带雨深 —— 江水波光和雨水交织在一起,显得深沉。 宁堪方外想 —— 怎能忍心去作方外之人,即出家当和尚的想法。 粗了未来心 —— 我这颗心还牵挂着将来的事。 倚槛频恣眺 —— 靠在栏杆上,不断地眺望。 阴风动客襟 ——
金山(一作《登金山》) 空清县万仞,雪浪啮孤根。 元气留江影,天光缩涨痕。 鱼龙阴拜舞,岩壑怒崩奔。 向晚千帆没,苍茫海气昏。 注释 空青县:地名,今浙江乐安县东北,一说指安徽无为县西的空山。万仞:形容山峰极高,直插云霄。雪浪啮孤根:形容波浪冲击着孤立不动的山峰。啮,咬。 元气:元气,天地间的原始生命力或宇宙万物所赋有的精微、微妙的本原物质,即“道”。江影:指江水映照出的山影。元气留江影
金山 一柱砥中流,三峰望里收。 山光无地接,塔影与波浮。 鸥鹭思依榻,江潮欲上楼。 钟声何处是,隔岸听悠悠。 译文: 金山屹立在江流之中,三座山峰从远方眺望宛如一幅画卷展开。 山光与江水相接,没有一处可以触及。 塔影倒映在水中,与波浪一起漂浮。 白鹭和鸥鸟似乎想要靠近岸边的榻,江水涨潮仿佛要登上高楼。 远处传来的钟声悠长而神秘,隔岸听来令人心旷神怡。 注释: - 金山
金山,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的长江岸边,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金山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初名“保圣寺”,后改为“天宁寺”。金山寺依山临江,建筑群落错落有致,与周围的山水环境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1. 首句“山藏古寺望如城” 这句诗描述的是金山寺所在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山藏在古寺之中,仿佛是一座城池。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寺庙的雄伟壮丽,也反映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注释】 金山: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北,长江中游北岸。因形似巨鲸,故名金山。唐天宝初,李白登此山,作《登金陵凤凰台》诗;宋时建寺于山巅,称天宁寺。 氐父山根:指金山脚下的山。 金粉:指金钱和财宝。 披沙果:即枇杷,又名白沙果。 僧传解带缘:指佛教传说中,达摩祖师从印度来中国时,只携一布袋,布袋中有一面镜子、一块木头、一个瓦罐、一根绳子。这四样东西分别代表佛性、法身、报身、般若智慧,随缘应物而用
金山 大江东下海门宽,万里奔流激箭端。 不信山从水底出,却忘身在画中看。 龙窝镫火千株动,蜃气楼台一点寒。 谁道风波不可涉,风波危处却平安。 译文: 金山 长江浩荡东流,江面宽阔,江水奔腾不息,如同箭矢般激射向前。 不相信山是从水中钻出来的,却忘了自己置身于山水画中。 龙窝灯火通明,照耀得千株林木摇曳生姿,犹如仙境。 谁能说海上的波涛汹涌是不可逾越的呢?在波涛的危险之处,我们依然可以安然无恙
金山赏析 金山,一个位于长江中流的壮丽岛屿,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竞相描绘之地。王安石的《金山》便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流之上、金山脚下的迷人画卷。 “笳鼓声销战气收,金山无恙出中流。” 这两句诗开篇即点明金山地势的险要,以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古代,金山常常是战略要塞,笳鼓之声代表着战争的紧张与激烈,而战气的消散则预示着和平的到来。金山依旧屹立于中流,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江光自上南朝寺
【注释】 苍茫落日下藤萝:苍茫,形容天色阴沉,落日。藤萝,指蔓生植物。荆关画里过:荆关,即荆州、襄阳一带。古时以荆关为南人游宴之地,这里借指南方。画里过,比喻身在南方却像在画中一样。 飞去断云双白鸟,浴残寒浪一青螺:飞去,形容白鸟飞翔的轻盈姿态。断云,形容云彩被风吹得四散飘动。白鸟,白色的鸟儿。浴残寒浪一青螺:浴残,形容浪花被水冲刷到只剩下一半。寒浪一青螺,青螺,一种螺形的海贝
金山 江自西来万里强,横当一柱屹中央。 生犀不敢燃温峤,古锁谁能引李阳。 楼势鳌浮趋海近,山根剑削倚天长。 老僧见惯风波恶,钟鼓闲宵礼法王。 注释: 1. 江自西来万里强,横当一柱屹中央。这句诗描绘了金山从遥远的西部蜿蜒而来,横卧在中央,如同一座坚固的柱子,显得气势磅礴。 2. 生犀不敢燃温峤,古锁谁能引李阳。这句诗表达了对金山的敬畏之情,因为这里曾发生过令人畏惧的传说。据说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金山风景的七绝。下面是对各句的解释: 1. 方丈瀛洲路渺茫,金山终古独苍苍。 - 方丈瀛洲路渺茫:方丈瀛洲(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住之地)的路显得遥远而朦胧。 - 金山终古独苍苍:金山自古以来一直是那么高大挺拔,显得格外苍翠。 2. 孤根自立何依傍:形容金山独立于世间,没有其他依赖或支持。 3. 浊浪相排有抵当:浊浪与金山相互冲击,形成壮丽的景象。 4. 树影只疑云影幻
金山 孤屿中流峙,横空势欲吞。 天清江作带,地阔海为门。 塔影鱼龙静,潮声日月奔。 茫茫千古意,酾酒共谁论? 译文 孤岛屹立于江心,仿佛要吞噬天地之间。清澈的天空如同江水般流淌,广阔的土地和海洋构成了门户。高塔的影子让鱼龙都显得宁静,潮起潮落的声音似乎在诉说日月的奔放。在这辽阔的自然与历史之中,我不禁思考着未来。 赏析 《金山》是潘镠在清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金山 万古标形胜,中江一柱尊。 水分天作堑,地坼海为门。 钟磬来波面,蛟龙聚塔根。 蕲王血战处,坠马有惊魂。 译文: 金山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风景和地位而著称,它如同一根中流砥柱般屹立在长江中间。 河水从山间分流,宛如天然的壕沟,将大地分成两半;地面裂开形成大海的大门。 随着波浪的节奏,钟声回荡在水面上,仿佛蛟龙聚集在塔根之下。 这里曾是蕲王奋力拼杀的地方,他曾在这里坠落马匹,惊恐万分。
金山 灵风鞭海蜃,万古结云楼。 丹壑烟霞气,沧江日月流。 天形围铁瓮,帆影下瓜州。 返照鱼龙起,惊涛卷暮愁。 注释: 1. 灵风鞭海蜃:形容风力强劲,能够驱散海面上的巨大蜃景。 2. 万古结云楼:指金山上的历史遗迹,历经千年依旧屹立不倒。 3. 丹壑烟霞气:形容山间云雾缭绕,色彩斑斓,如同仙境。 4. 沧江日月流:指长江波涛汹涌,日夜不息。 5. 天形围铁瓮:形容金山的形状像一个巨大的铁瓮
金山 一览江天胜,东南势尽收。 帆樯来极浦,台榭起中流。 路出丹崖上,烟同碧汉浮。 登临豁心目,浩荡俯沧洲。 译文: 金山景色优美,一眼望去就能感受到它的壮丽。从金山向东看,东南的地势都被尽收眼底。从金山出发,可以看到远处的帆船和渔船驶向远方。金山上的亭台楼阁矗立在江中,给人一种宏伟的感觉。山路蜿蜒而上,仿佛走出了仙境。登上金山,放眼望去,只见烟雾缭绕,与天空相接。站在金山上,心情开阔
金山 东风吹江水,一夕向西流。 金山忽动摇,塔铃语不休。 贿师一十万,虎啸临皇州。 巨舰作大营,飞橹为前茅。 黄旗亘长江,战鼓出中洲。 举火蒜山旁,鸣角东龙湫。 故侯张子房,手运丈八矛。 登高瞩山陵,赋诗令人愁。 沉吟十年馀,不见旌旆浮。 忽闻王旅来,先声动燕幽。 阖庐用子胥,鄢郢不足收。 况兹蠢逆虞,已是天亡秋。 愿言告同袍,乘时莫淹留。 译文: 金山上,春风拂过江水,一夜之间便向西而去
金山 路入金山口,丰碑野火焚。 苔侵香水院,潭起黑龙云。 岳势当燕去,河流入塞分。 行人多再拜,天下大师坟。 注释: 1. 金山:指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的金山。 2. 路入金山口:形容道路穿过金山的入口。 3. 丰碑野火焚:丰碑是指刻有历史人物事迹的石碑,野火焚烧意味着这些纪念碑被大火烧毁。 4. 苔侵香水院:水院指的是庭院中的池塘或湖泊,苔藓生长在水边。 5. 潭起黑龙云:潭是指深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