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不出门,十日见黄菊。
灼灼尚繁英,美人无消息。
对菊
介绍
《对菊》是明代诗人谢榛的作品。
《对菊》是一首七言律诗,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秋天的寂寥与离愁别绪的深刻情感。诗中“东篱何寂寞,不似去年秋”一句,以“东篱”这一典型意象开篇,暗指菊花生长的地方,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相关推荐
注释: 九日:指重阳节。 不出门:没有出去游玩的意思。 十日见黄菊:过了九天,终于看到黄色的菊花了。 灼灼:形容花盛开的样子。 尚繁英:仍然盛开着花朵。 美人无消息:这里指的是作者的爱人或友人没有消息,无法得知她的近况。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九日不出门”,点明了时间,即重阳节这天没有外出。第二句“十日见黄菊”,说明在重阳节过了九天之后
【注释】 菊:即菊花。 蝶醉风狂半折时,冷烟清露压离披:形容秋菊盛开时的景致,如同蝴蝶醉倒在秋风的狂舞之中,菊花半折,冷烟和清露洒落在花枝上。 欲倾琥珀杯浮尔,好把茱萸朵配伊:想要用琥珀杯斟满酒让菊花漂浮在酒杯里,还要将茱萸(一种植物果实)采摘下来搭配给菊花。 孔雀毛衣应者是,凤凰金翠更无之:指孔雀的羽毛像毛衣一样绚丽多彩,而凤凰则没有这样的华丽羽毛。 何因栽向僧园里,门外重阳过不知
注释:菊花没有艳丽的外表和妖娆的姿态,但它自有其独特的芳香。它虽然栽得不多,但并不是为了等待重阳节的到来。不要嫌弃那些看起来普通的菊花,因为它们正是真心爱着淡黄的花瓣。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菊花的自然风貌,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独特情感。首句“无艳无妖别有香”,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菊花不同于其他花卉的特点——它的香味独特而不张扬。次句“栽多不为待重阳”,则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种植数量不多的原因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几本仅成畦,山晴手自栽。” - 解释:这里描述了诗人亲手栽种菊花的场景。几本即指少量的菊花,而畦是种植蔬菜、花卉的田地。山晴手自栽表示是在晴朗的天气下,亲自动手种下了这些菊花。 - 译文:几本菊花,仅成一片小畦,晴朗的日子里,我亲手栽种。 - 注释:几本 - 少量;畦 - 田地;山晴 - 晴朗的天气;手自栽 - 亲自动手栽种。 2. “花逢新过雁,根带旧移苔。” -
【注释】 1. 解印归来:指辞官后回归故里,卸下官职。 2. 黄花:这里泛指菊花。古人常用菊花象征高洁。 3. 三径:旧时文人雅士常在门前小路上种花,用以自娱、自赏。三径即三条小路。 4. 洪门:洪门帮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宝贤创立的民间武装组织,后来成为反清复明的武装力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解印归家后的感慨与思考。诗中通过对比解职前后的生活状态,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注释:孩子寻找菊花不要过于放纵和狂放,因为你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衰老,需要承受重阳的寒风。新霜有意留下青花蕊,让残枝在十月变黄。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慨。首句“稚子寻花莫漫狂”,告诫孩子不要过于放纵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第二句“已知衰疾负重阳”,则直接揭示了诗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和感受。第三句“新霜有意留青蕊”,则表达了新霜对青花蕊的有意挽留,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首先读懂全诗,然后逐句分析理解诗句的含义。“对菊”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这首诗写诗人在秋日与友人相聚赏菊,感慨自己功名未立,仕途不遇的苦闷心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志趣。 首联:“少有惺惺得到头,此心何苦懒方收。”意思是:年轻时我是多么聪明敏锐,可是到了晚年,我为何还不肯收手呢?颔联:“五湖烟雨常如昔
【注释】篱下:指篱笆旁边,这里指隐居。造物:指自然造化、天理。铸金钱:以菊花为钱,比喻微薄的俸禄。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未能像陶渊明那样在篱笆旁边悠然自得地生活,惭愧自己是个小官却被束缚在朝廷里。后两句说造物主好像可怜我俸禄菲薄,因此用菊花来作为钱,随意抛洒。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对菊 菊花相菊一长叹,公是公非话总难。 以道义交堪傲俗,得渔樵趣不须官。 纷纷落叶山初瘦,隐隐平沙雁已寒。 天气欲晴又欲雨,百年心事满栏干。 注释: 1. 菊花相菊一长叹:指菊花相依为伍,相互感叹。 2. 公是公非话总难:关于是非的问题,总是难以说清楚。 3. 以道义交堪傲俗:用道义结交的人可以傲视世俗。 4. 得渔樵趣不须官:得到了渔夫、樵夫的乐趣,就不需要做官了。 5. 纷纷落叶山初瘦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春花能得几时红,万树繁华转眼空”:春天的花朵只能保持一时的艳丽,转眼间就会凋谢枯萎。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以“春花”和“黄花”作比,强调了菊花的耐久性。 “黄菊虽黄偏耐久,西风雅淡似东风”,诗人以黄菊花与春风相比,赞美了菊花的清雅高洁,不慕名利。 【答案】 对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对菊花的赞美之作。下面是诗句的逐句解读和译文: 1. 渊明不可作,遗芳落天涯。 渊明(陶渊明),指陶渊明本人,他的高洁不染世俗的品格与菊花的清雅遗世独立相契合。"不可作"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人品的高度赞扬,而"遗芳落天涯"则描绘了陶渊明的高洁人格如同秋菊,即使被遗忘在遥远的天边,依然散发着清香。 2. 幽香抱孤蕊,正色敷金蕤。 "幽香"指的是菊花独特的香气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菊花被移植后所感怀的情怀。以下是逐句释义: 解印归来叹寂寥,黄花难觅旧根苗。 “解印归来”指辞去官职回来,这里的“解印”是指辞去官职,“归来”则表示回到故土或家乡。"叹寂寥"表达的是回归后的空虚和孤独感。"黄花"指的是菊花,这里借代为诗人自己的人格象征。"难觅旧根苗"则是说在故乡难以找到自己原有的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祇缘三径荒凉后,移向洪门不姓陶。
对菊 欲荒三径负归期,魂梦何曾到短篱。 九辩不歌陶令老,清香还许入谁诗。 注释解释: - “欲荒三径负归期”:想要让荒芜的三间茅屋变得充满生命力,却辜负了回归的期限。 - “魂梦何曾到短篱”:魂灵和梦境中从未到达过那简陋的篱笆旁。 - “九辩不歌陶令老”:即使《九辩》之歌不再歌唱陶渊明的衰老,也掩盖不了他的老态。 - “清香还许入谁诗”:这清新的香气还能进入谁的诗篇呢? 赏析: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和内容: 1. 诗句与译文一一对应: - “菊似灵均带楚愁,餐英人去思悠悠。”(注释:菊,这里指菊花) 译文:《诗·楚辞·离骚》中有“朝发兮苍梧,夕余于洞庭”之句,形容人离去后,思念之情难以断绝。这里的“灵均”,指的是屈原。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深深思念。 - “西风篱落甘清苦,不爱春光只爱秋。”(注释:篱落,这里指篱笆旁的菊花) 译文:秋风中
对菊 迂疏不办一身谋,鬓发空添四海忧。 画本流民今复见,诗家逃屋为谁留? 黄茅安得千间厦,白布空歌万里裘。 政有南风曲中意,可能独醉菊花秋? 注释: 1. 迂疏不办一身谋:形容自己虽然学识渊博,却无法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2. 鬓发空添四海忧:形容自己为国家的事务操劳,使得自己的头发变得花白,同时也为国家的忧虑而担忧。 3. 画本流民今复见: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流民问题在现代社会又出现了。 4
《对菊》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诗人在仕途上的坎坷和不得意,中间两联写诗人归隐田园的愿望,尾联点出主旨,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诗句注释: - 世路多诘屈: 世上的道路有很多弯曲曲折的地方。 - 吾行已悠悠: 我的行动已经很长很长了。 - 陶公归去来: 陶渊明辞官归隐。 - 此志良可求: 这种理想是可以追求的。 - 开怀对黄花: 开怀畅饮对着黄花(即菊花)。 -
【注释】 粲粲:灿烂的样子。美可餐:美味可口。与:给。约:约定,相约。一夜:指一夜之间。丛开:花团锦簇地开放。 【赏析】 此为菊花咏叹词。首句说菊花灿烂,像可以供人食用的美味佳肴一样;次句写菊花盛开,在秋露中透出一股清香和寒意,是诗人所喜爱的。第三句写菊花好像有意要和诗人结伴,在一夜之间竞相开放,装点了药栏。全诗以“多情”二字作结,既点题,又使诗意更浓。诗人对菊花的感情如此深厚,可见其爱菊之深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一秋心事与谁期,紫艳闲开九月枝。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深秋时节,对菊花盛开的景色感到惊喜和感慨。"一秋心事"可能指的是诗人在这个季节里所经历或所思考的事情,而“紫艳”形容了菊花的颜色,"闲开"则描绘了它悠然自得的状态。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时间变迁的感慨。 2. 满地晓霜欹枕处,半帘疏雨倚栏时。 - 这里的“欹枕处”和“倚栏时”描绘了诗人在清冷的早晨
注释:高僧已经送了白色的鹅翎,客人还分到了红色的鹤顶。秋天这两株菊花盛开得烂漫,晚开的花朵原本不想依附东风。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秋天菊花的诗。首句“高僧已送鹅翎白”,诗人用“鹅翎白”形容菊花的颜色如同洁白的鹅毛一样,形象生动。颔联“好客仍分鹤顶红”则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菊花比作鹤,鹤顶的红色与菊花相映成趣,增添了诗意。颈联“秋日两株开烂熳,晚花原不嫁东风”则是写菊花在秋日绽放得如此烂漫
【注释】 种菊:栽培菊花 区:面积单位,指小方寸。 挥金:挥金如土,形容挥霍浪费。顾:顾及。 古今闲计较,俄顷失欢娱:古来今往,人们总是要计算计较的,然而在短暂的欢乐时刻里却会失去。 西廪:西面的仓库。 东楼:东边的高楼。 贮书:存放书籍。 路旁杨柳树,憔悴不成疏:路边的杨柳树叶已经变得稀疏了。 【赏析】 这首诗描写一个富贵人家子弟的放荡不羁的生活,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无谓计较和对美好时光的轻易丧失
注释: 淅淅西风至,为秋未有涯。 淅淅西风吹来,是秋天来临的征兆,然而秋天似乎没有尽头。 江边聊一醉,信手得黄花。 我来到江边,随意喝上几杯,就得到了这美丽的菊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在秋天来到江边喝酒赏菊的情景。首句"淅淅西风至",写秋风的到来,为秋天的到来做了铺垫;第二句"为秋未有涯",则直接点明了季节的变化,秋天似乎没有尽头,充满了无限感慨。第三、四句"江边聊一醉,信手得黄花"
【注释】 龙山:地名,位于今江苏宜兴。唐时为避讳,以龙字代替其名。帽:指帽子。何须:何用,为什么。九日风:即重阳节的凉风。更烦:再烦扰。向晚:傍晚时分。洗花丛:用水冲洗菊花丛中的花瓣。 【译文】 不戴那龙山的冠帽,何必还要九日的凉风? 再烦劳将那细雨洒来,到晚的时候洗涤那菊花的花丛。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对菊花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首句“不落龙山帽”
【注释】 对菊:即咏菊,借菊花抒发诗人对时局的感慨。 桃李:指春末夏初盛开的桃花和李花。 西风响未休:秋风劲吹,草木摇落之声未曾停息。 长官三径晚:长官家的三棵柏树已经长到傍晚时分还郁郁葱葱。 丞相一坡秋:丞相府的后园里菊花盛开已到了秋天。 【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诗,借菊花抒发作者对时局的感慨。首句写春天桃花、李花盛开的美景,次句说秋风阵阵,草木摇落之声未曾停息
注释: 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赊:赊欠,赊酒。 果然:确实如此,果然如此。 杀风景:破坏景色,损害风景。 吸茗:喝茶。 秋葩:秋天的花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重阳节这天写的。他感叹道,这个节日虽然很好,但是却没有一家人家愿意赊酒给大家庆祝。因为大家都想要在节日里好好享受,所以才会去借酒来庆祝。而结果却并非如此,大家反而因为饮酒过多而破坏了节日的气氛
【注释】 天地:指自然界。菊:即菊花,此处泛指秋花。 拈(niɑn):摘取,引申为摘取诗文。 【赏析】 此诗以“对菊”为题,描写菊花的风姿,抒发诗人的情怀。首句写秋天天高气爽,到处是菊花盛开的景象。二句写各种花色的菊花中,惟有寒菊最能耐寒傲霜,独能斗艳于百花之上。三句写赏菊的人很多,但真正有诗才的却很少,因此只有长官来赏菊时才能吟咏出好的诗句。全诗语言简练、朴素,而意境深远
【注释】 对菊:即《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破葛巾: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破,破旧。 庐阜:在安徽巢县南。长官:指庐江郡长(庐州太守)。归未得:还没有回来。还:又,又当。 看花还共去年人:看花还是与去年的那些人一起看。 赏析: 此诗为《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一。陶渊明爱菊,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因此诗人以菊代菊,自号"菊花道人"。此诗就是诗人和陶渊明一样热爱菊花
【注释】 对菊:指和菊花相对而饮。湘滨:指湖南的洞庭湖畔。西崦东篱:指隐居之地。滥(làn):用,穿。金英:指菊花。玉蕊:指桂花。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菊”为题,描写了一幅秋景图。 前两句写诗人在湖南洞庭湖畔赏菊,并写了赏菊的环境。诗人在湖南洞庭湖畔,欣赏着盛开的菊花。 后两句回忆了去年和今年赏菊的情景。 【译文】 我到湖边去赏菊,谁又能像我这样来到湘水之滨
注释: 对菊:指菊花。因菊花在农历九月开放,故称“对菊”。 白雁南飞到海滨,吟边芳气袭衣巾。 白雁,指大雁。白雁南飞,即大雁向南飞翔。海滨,指海边。这里的海滨,可能是诗人的故乡。 芳气袭衣巾,意谓清香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门通水竹三丫路,坐对求羊一辈人。 水竹三丫路,形容门前的小路曲折蜿蜒,如同三个丫字。求羊一辈人,指与自己同辈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
对菊 秋英如雪照江滨,扳折须防小侍巾。 曲槛两头门尽掩,先生元是惜花人。 注释:秋天的菊花就像雪花一样洁白灿烂,在江边盛开,攀折的时候要小心别碰伤小侍巾,小心别碰伤了小侍巾。因为那小侍巾的主人是先生啊
这首诗是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作品,全诗如下: 日日狂歌菊涧滨, 花神应识玉台巾。 西风为扫繁华去, 不遣红芳近老人。 注释与赏析: 1. 日日狂歌菊涧滨 - 这一句描绘了诗人每天在菊花盛开的地方尽情歌唱的情景。菊涧是指一个靠近菊花的溪流,而“涧滨”则指这个地点。这里的“狂歌”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2. 花神应识玉台巾 - “花神”通常指的是自然界中的花朵之神
【注释】 对菊:即《和陶彭泽县斋苦雨寄西阳蒿庐兼呈陈三贤》,是诗人与好友陈子昂、宋之问等的赠答之作。 绿渚:指江边的小洲。 道人:指陶渊明。 碧方巾:古代道士所戴的头巾,用青布做成,颜色浅绿,形如方形。 东篱:陶渊明在东边篱笆旁种植菊花,所以后人称他的家为东篱。 江州酒:即浔阳酒。 彭泽:陶渊明的故居,今属江西省九江市。 【赏析】 这首诗写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以及他与友人的交往情况。首句说
注释: 1. 精魄:魂魄,这里指自己的精神。 2. 归楚水滨:回到楚水边。楚水,指屈原的故乡——楚国的一条江。 3. 天涯闻讣忽沾巾:在远方听到死讯突然悲伤得流下眼泪。 4. 西风吹醒蒲团梦:秋风吹醒了蒲团上修炼成仙的念头。 5. 独对黄花忆故人:独自对着菊花思念着老朋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听到朋友去世的消息后,写下的哀悼之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楚水边听到噩耗时的情景
【注释】 对:吟咏。扁舟:小船。剡溪滨:在浙江嵊州。夜半:指深夜。雪:雪花。争似:哪里比得上。一瓢:一杯。秋菊:秋天开放的菊花。漆园:相传为庄子的住处,在今山东滕县南。风暖:指气候温暖。蝶疑人:像蝴蝶一样飞舞。 【赏析】 此诗是作者晚年隐居后所作。 首句“扁舟何处剡溪滨”点明作者隐居的地点。“扁舟”指小舟,“何方”即什么地方,“剡溪滨”即浙江嵊州的溪边。诗人乘扁舟漂泊于江湖之上,其行踪不定
对菊 我貌不如苏颍滨,秋风华发已盈巾。 有钱不买重阳醉,篱下黄花也笑人。 注释: 1. 我:指作者自己。 2. 苏颍滨:古代文人中以才情和容貌著称的人物之一,其貌与才华均被后人称道。 3. 秋风华发已盈巾:秋天的风带着我的白发吹满了头巾。 4. 有钱不买重阳醉:意思是即使有钱财也不愿意在重阳节醉酒。 5. 篱下黄花也笑人:篱笆下的黄色菊花也在嘲笑人的衰老和颓废。 赏析: 首联“我貌不如苏颍滨
【注释】 对菊 —— 指和陶渊明的《饮酒》诗一样,吟咏菊花。 御笔亲题与醉巾——御笔,皇帝御用的笔;亲题,亲自题字。 丞相九回征不起——征:征召。起:被征召。这里指陶潜拒绝朝廷征召不仕。 碧虚长揖梦中人——梦中人:梦中之人,指陶渊明。碧虚: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天空。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作。杜甫写这首诗时,正在成都草堂,他看到陶渊明的《饮酒》诗,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对菊》。
【注解】 知章:指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投老:年迈退休的意思。鉴湖: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元亮:即陶渊明,字元亮。三径:泛指隐士的住宅。 【赏析】 这首诗是写贺知章归隐后的情形。贺知章晚年辞官归隐,在浙江鉴湖一带隐居下来,他头上还戴着华阳道士的帽子。陶渊明也归隐了,至今人们还笑他是“痴人”。 第一句:“知章投老鉴湖滨”,贺知章归隐以后,就住在浙江的鉴湖边上。这句诗点明了贺知章退隐的时间
《对菊》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第三十八回的插曲之一。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菊花之间的互动,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珍惜当下的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1. 诗节:陶家园里旧开丛,复入山窗对此翁。 - 注释:“陶家园里”指的是一个拥有古老菊花丛的庭院,“旧开丛”意味着这些菊花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依然繁盛。“复入山窗”则是指诗人再次走进这个充满菊花香气的小窗。 - 赏析
【注释】 ①菊:这里指菊花。 ②庐冈:即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 ③孟嘉:晋代人,曾为桓温参军,后辞官隐居,有“孟嘉落帽”之典故。 ④三十六回:语本杜甫《秋兴八首》之一:“忆昔先皇巡朔漠,呼尔同游盛不衰。应敕休征辟,群公送君回,盘旋盛转急,百拜笑相待。归来不自识,举白便为祭。我今垂象箸,他日观清佩。”此诗是杜甫追怀玄宗时事而作。“三十六回”,意谓人生如梦。 【赏析】 此诗以菊花起兴。诗人登高所见
【注释】 菊:指菊花。 秋到:秋天到来。 赏析: 此诗首句“因花催酒酒催诗”,是说,因菊花的盛开而催促着饮酒,因饮酒而催促着作诗。次句“诗酒平生两不亏”,是说,作诗和饮酒这两件平常的事情,我从来都是不亏欠的。后两句“秋到若无诗与酒,看花元似不曾知”,是说,如果到了秋天却没有作诗和喝酒的乐趣,赏花就仿佛什么都不知道一样。 这首诗以菊花为题,诗人以菊花为友,在欣赏菊花时作诗、饮酒
【注释】 1.菊径:菊花盛开时,菊花的香味随风飘荡。 2.水背村:即水口村,指村落的背面是河。 3.秋光:即秋天的景色。 4.荡漾:波动、起伏。 5.篱门:篱笆门。 6.别样何妆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以装饰。 7.金英:菊花。 8.鬓根:鬓发与头发相接之处。 9.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深秋时节,独自漫步于菊花丛中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注释】: ①“对菊”:指以菊为题的诗歌。 ②“映山映水两三丛”:形容菊花盛开,红白相间,色彩斑斓。“两三”是虚词,表示大约。 ③“移上山亭爱杀侬”:意思是说,把菊花移到山亭欣赏,非常喜欢它。 ④“冷香”:这里指菊花散发出来的幽香。 ⑤“长官”:指诗人的朋友或上司。因为当时文人雅士常常以官衔自称。 ⑥“帽檐风”:指帽子上的飘带随风飘扬。这里用来形容长官的威严和风度。 【赏析】:
【注释】 篱前:篱笆边。水色映花光:水色映照在花上,显得格外美丽。篱前水色映花光——形容菊花盛开的美景。来坐:过来坐下。弄晚芳:欣赏菊花的晚景。渔竿:钓鱼用的长竿。弄:玩赏。西北酒姫:指西北方向的美女。解人意:理解人心意,懂得人的心意。酒姫:美姬。压糟尝:指品尝酒糟。压,压住酒坛,使之沉淀。糟,酒渣。尝:品尝。【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诗。首联写菊,次联写菊,第三联写人与菊的关系。全诗语言朴实无华
【注释】 渊明: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诗人。他一生不慕荣利,以田园为志,有《归园田居》五首。 九日菊花空在手:《九日宴俗子堂》诗:“菊花何太苦,遭此百卉并。” 重阳:指农历九月九日,古人于此日登高饮酒。 簪裾(zānjū):古代妇女的发饰和衣服。 【赏析】 这首词写自己重阳节赏菊,感慨岁月易逝,人生短暂。全词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丽自然,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及人生短暂的感慨
对菊 众卉已迎凉,繁英独绽霜。 分丛原异色,搴蕊本同香。 篱悬高下影,露浥参差光。 晚艳成华节,秋庭采夕芳。 【译文】: 菊花盛开的时候,众花已经迎接到了清凉的秋风,只有菊花独自在霜降时绽放。菊花与其他花卉不同,它的颜色各异但香味相同。菊花生长在篱笆上,高低错落的影子映衬着它的姿态,露水打湿了菊花的花瓣,显得光彩照人。菊花晚开的时候最为艳丽,成为了秋天庭院中最美丽的花。 【赏析】:
对菊的诗意与译文 赏析诗中意境与情感表达 1. 诗句原文及注释 - 花应嫌兴浅,酒不负杯深 - 此意东篱外,还谁老圃吟 - 相扶秋有色,竞傲雪同心 - 为笑桃溪蝶,霜前舞得禁 2. 诗句逐句释义 - “花应嫌兴浅”:花朵因兴致不足而显得有些嫌弃。 - “酒不负杯深”:美酒不辜负杯中之深,意味着酒量足够,可以尽兴。 - “此意东篱外”:这里的“此意”指的是诗人的思绪或情感
《对菊》 赏析: 1. 诗词原文 上国秋云暮,东篱菊正黄。 乾坤留正色,岁月假余香。 寒蕊常含露,鲜姿故傲霜。 临风摇紫蒂,映日炫金裳。 凋后良为幸,开迟未足伤。 自知甘隐逸,偏得近壶觞。 杜甫怀应动,陶潜兴自长。 感时怜晚节,抚景发清狂。 拟著餐英赋,愧无楚客章。 2. 诗词译文 在秋季的傍晚,我站在高高的城墙之上,俯瞰着远方的田野。天空中的云彩被夕阳染成了金黄色,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
【注释】篱光:篱笆上的阳光。通:穿过,透过。竹屋:用竹子搭建的房屋。幽襟:幽雅的胸怀。与尔:你。怜:怜爱。相:互相。疏慵(qīn):疏懒,懒散。寿世:使世间长寿,这里指长寿。静澹(dàn):平静淡泊。乃:就。知心:理解心意。余:其余。衰草:衰败的草木,这里代指自己年老力衰。 【赏析】 这是一首题菊花的小诗。首句“篱光通竹屋”,点明菊花生长在篱笆和竹林之间,突出了它自然清幽的特点
注释: 老去东篱感兴长,菊花还袭道袍香。 独吟佳色秋风里,始信芙蓉不耐霜。 东篱:即菊花篱,指诗人种的菊花。 袭:覆盖,这里指菊花散发的香气。 独吟:独自吟诵。 始信:才知道。芙蓉:荷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表达了他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老去东篱感兴长,菊花还袭道袍香。"首句“老去东篱感兴长”,表达了诗人在年老之时,对菊花的深厚感情和无尽遐想。他感叹岁月流逝,感慨人生无常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天对菊花的赞美,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和不屈的人格魅力。 1. 首句“久淹末路秋多思”:诗人用“淹末路”形容自己身处困境却依然坚韧不拔,而“秋多思”则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忧虑。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处境来引出下文的主题。 2. 次句“尚喜东篱菊有花”:诗人在这里表达出一种乐观的态度,即使身处逆境,他仍然能够欣赏自然的美好,找到生活中的希望。同时
【注释】 摇落:风吹花枝,凋零飘落。彭泽:古县名,在今江西省。 餐英:采摘菊花花瓣吃。亦:也。类:类似,好像。东篱:陶渊明《饮酒》诗中有“采菊东篱下”之句,这里泛指菊花盛开的篱旁。处士:隐居不仕的人。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秋风中遥望西天,感叹时光易逝;又看到篱边的菊花,想到自己像陶潜一样隐于田园。表达了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全诗以景衬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注释】: 1. 对菊:在菊花盛开的时候,对着盛开的菊花欣赏。 2. 懒与:不愿意与。 3. 时芳:指鲜花和香气,这里特指菊花。 4. 篱落:篱笆。 5. 屈子: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6. 骚(sāo):诗歌,这里指《离骚》。 7. 陶潜:晋代诗人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8. 瘦:形容菊花凋谢后的样子。 9. 耐交(nài jiāo):能经受住交往的磨炼。 10. 南山长在
【注释】东篱:指菊花,古人常以菊花比君子。不似去年秋:与去年的秋天不一样。菊带凄凉色:菊花带有一种凄凉的颜色。人经离乱愁:经历了离别和战乱之苦的人,内心充满着忧愁。寒影动:秋风中,菊花的影子在寒风中摇曳。霜院:指庭院里结满了霜。晚香流:晚上花香四溢。客里:在外地做客时。过:度过。悲歌:悲壮的歌声,这里指悲伤地唱着歌。休:停止。 【赏析】 诗人在重阳节这天独自来到菊花盛开的东篱,他看着满眼的菊花
注释: 病后的我辜负了菊花的美酒,只看到那淡黄的花瓣、疏落的枝条独自开放。 怀疑它(菊花)在秋光中竞相争艳,不要让霜露过早地催促它凋谢。 萧瑟的景物由茱萸相伴,寂静的门庭里蝴蝶不来。 远想故乡,可以采撷阳光灿烂的日子,东篱之下,是谁来采摘破败的草苔? 赏析: 这首七绝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意境清幽、格调清新、风格婉约,是一首咏物诗。 首句“病馀辜负菊花杯”,是说自己身有疾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杂诗》组诗之一。下面是逐句翻译和赏析: 1. 对菊 - 注释:我(你)在欣赏菊花。 2. 河东一老翁,赠我菊一枝。 - 注释:一个住在河东的老翁给了我一截菊花。 3. 一枝四五花,众叶亦纷披。 - 注释:这一枝有四五朵花,其他的叶子也非常茂盛。 4. 沃以石泉水,培以高冈泥。 - 注释:用石头的水浇灌,用高坡上的泥土来培养。 5. 当此草木枯,孤生无乃奇。 -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手法和语言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读懂原诗,逐句分析其意境与手法,然后结合注解进行赏析。 首句“对菊”是全诗的中心。从全诗的内容看,诗人写“菊”,是为了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怀。菊花在深秋开放,它不畏霜寒,傲然不屈,因此被喻为有气节的君子。作者在诗中以菊自况,表明自己虽身处逆境,但仍能保持自己的节操。这两句是说:我喜爱菊花这种不怕寒冷、迎着霜露开放的花朵,已过了十天了
【解析】 此诗是一首写菊的七绝,描写的是菊花盛开的景色。全诗语言朴实而清新。前两句写菊:丛丛黄菊绕畦栽,日日清溪抱瓮来。后两句写花:正是满林霜叶落,幽花偏对隐君开。“丛丛”、“黄菊”、“绕畦栽”等词语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意境; “抱瓮”、“日日”“霜叶”,则表现了菊花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写花:正是满林霜叶落,幽花偏对隐君开。“隐君”指的是诗人自己,诗人自比菊花,在深秋寒霜中开放,不惧严寒,傲然挺拔
【注释】: 主人:对别人的尊称。耽(dān)种菊:喜欢种植菊花。东篱:篱笆,指院墙。五色传词苑:五颜六色的花朵在词坛中传播,形容文采斐然。群芳入酒卮(zhī):各种鲜花被放入酒樽之中。波分太液润:太液池的水被分成两部分滋润了。太液:即昆明池,位于长安城西,是古代皇帝的游乐场所。露及晚秋滋:露水滋润了秋天。客里长看汝:在旅途中常常欣赏菊花。予心当告谁:我的心意该告诉谁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九日的闲居生活,通过与菊花、雨露、风霜等自然元素的互动,表达了自己坚守节气、傲骨铮铮的精神风貌。 我观高士传,如对菊花黄。 这句诗意味着作者看到《高士传》中描述的高士们,他们如同菊花一样,在秋天绽放,展现出自己的风采。 九日闲居惯,三秋古意长。 这句诗描述了作者在九日(即重阳节)的闲居生活,以及他对于古代节气的坚守和怀念。 晚香酬雨露,傲骨斗风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草木咸凋瘁”是诗人在秋日里看到的自然景象
注释: 仙人给了我一个锦囊,里面装的是百年的草药。 这草药本来是用来驻颜长寿的仙丹,但人们却不知道它的珍贵。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仙人赠给诗人的“神仙之药”即“百年草”,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和追求。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将这种神奇的草药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草药的描述,表达了对世间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向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独坐高斋泛羽觞,且看丛菊媚重阳”是说:独自一人坐在书房,举起酒杯,一边欣赏着菊花,一边观看着菊花的美丽。 “繁英乍吐丹霞色,冷艳全分白雪香”是说:那些菊花的花瓣忽然露出来,像红色的晚霞那样艳丽;那种清冷的颜色和香气,好像白色的雪花一样。 “好共清幽矜晚节,偏从摇落殿秋光”是说:最好与清高、宁静、优雅的品格相称,在秋天的凋零中显示出自己的风采。
注释:在菊花丛中种上菊花,旁边是石头。每天凌晨就坐在花丛旁休息,直到黄昏才离开。 买了新酒经过秋天喝得醉人,但寒花开尽了还没有出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季独自欣赏菊花的景象。首句描述了菊花的种植环境——石根旁,以及与自然的亲近关系;次句通过“坐卧”和“近黄昏”,展现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第三句则通过“沽来新酿经秋醉,开尽寒花未出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沉醉于花香之中,不愿离去的情景
注释: 1. 重语当年事已难,相逢离落叹无端。 重言(再次提及)当年的事已经很困难,相逢离别感叹无法解决。 2. 欲持旧句题今意,终惜残英减夕餐。 想要拿着旧的句子来表达现在的意思,最终还是因为残花减少了晚餐桌上的饭菜。 3. 霜晚尚容秋后见,岁暄宁抵客中寒。 霜晚时还可以看到秋天的景象,但岁末的炎热不能抵挡我内心的寒冷。 4. 惘然为汝低徊久,斜日枝头细细看。 迷茫地为你停留了很久
诗句释义 1. "物候催移岁月忙" - 物候: 指自然界中各种气候和季节的变化。 - 催移: 推动或促使事物发生变动。 - 整句描述四季更迭,自然规律驱使着时间的流逝。 2. "繁英代谢感风霜" - 繁英: 形容植物花朵繁多。 - 代谢: 生物体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如新陈代谢。 - “感风霜”: 感受到自然界的风吹和寒冷的霜雪。 - 整句描绘了菊花随季节变化而展现的不同美态。 3.
对菊 篱根独徙倚,爱此清秋光。 月瘦见真色,风严无杂香。 客心劳永夜,蹀梦冷幽廊。 摇落嗟应晚,寒花莫畏霜。 注释: 篱根:篱笆的根部。 徙倚:徘徊,逗留。 清秋光:明亮的秋天的月光。 月瘦见真色:因为月亮瘦长了,才能看到真正的颜色。 风严无杂香:因为风很猛烈,没有混杂的香味。 客心劳永夜:因为客人的心情在漫长的夜晚里感到疲劳。 蹀梦冷幽廊:在冷清的走廊中徘徊着做着美梦。 摇落嗟应晚
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注释: - 别圃:指的是另一个花园。 - 贵比金:比喻菊花的价值很高,堪比金子。 - 一丛浅淡一丛深:指两丛菊花深浅不同,形态各异。 - 萧疏篱畔:形容菊花在篱笆旁生长的样子。 - 科头:指随意地披散头发,形容闲散自在的状态。 - 抱膝吟:坐在菊花丛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过故人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注释和赏析。 ```markdown 1. 先输出诗句: >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 注释:“别圃”指另一个地方,这里比喻为高贵的花园。“移来”表示被移种到别处。“贵比金”意味着珍贵如同金子一般,形容菊花的价值极高。“一丛浅淡一丛深”描绘了菊花深浅不一的色彩,有的高有的低,形态各异。 > 萧疏篱畔科头坐
对菊 日日襟尘换鬓鸦,破颜今始为黄花。 木莲石合并已老,彩胜金翘聊自夸。 寒夜独归成静对,小窗如梦忆横斜。 未容霜杰相嘲冁,已信劳生事事赊。 【注释】 1. 襟尘:指人脸上因尘埃、污垢而形成的斑点。 2. 破颜:指露出笑容,形容心情愉快。 3. 木莲石合:指菊花的花瓣和花萼。 4. 霜杰(jian jie):指秋天的霜冻或严寒。 5. 彩胜:指彩色的花冠。 6. 寒夜独归:在寒冷的夜晚独自回家。
【注】亭菊初移槛,官斋共举杯。但闻香散处,亦有蝶飞来。较户多多饮,分盆细细开。公无留案牍,客喜占池台。异种先春乞,低丛入夏栽。煮灰除蚼蠓,养叶接莓苔。连日篱头望,西风历下回。客窗真烂漫,佳色出污莱。忽计繁星并,俄惊乱雪堆。小灯停凤胫,弱柳贯鱼腮。拚向花前醉,同倾腊后醅。帽边须满插,坐末幸长陪。为爱霜蕤淡,浑忘夜漏催。梦回三径远,归去几时才。吟比离骚屈,书翻月令崔。灵方搜内策,落蕊救衰材
【注释】婆娑:形容菊花姿态婀娜,多用来形容女子的体态。 论:评论。 元:通“原”,本来。 底:同“地”,指空间位置。 倩谁:请谁来(指人)。 天女散花:唐代佛教传说,说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从天上降下五色缤纷、无数花朵,散向四方,以显示吉祥。后来也用来比喻神仙降临或好事临头。 俨:端正,严肃的样子。 维摩诘:即维摩诘居士,意译为“净行”,是印度古代的菩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