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无言说,神功妙莫量。本来具足,添之无碍减无妨。不在多闻广学,只要潜通默会,定里细参详。个中端的意,元不离中黄。
圆陀陀,光烁烁,现堂堂。无余无欠,通身无象合真常。只这而今默识,便是当年弥勒,直下要承当。开放顶门眼,遍界不能藏。

【译文】

道理至真,无可言说,神功妙用,难以衡量。本来具足,添之无碍减无妨。不在多闻广学,只要潜通默会,定里细参详。个中端的意,元不离中黄。

圆陀陀,光烁烁,现堂堂。无余无欠,通身无象合真常。只这而今默识,便是当年弥勒,直下要承当。开放顶门眼,遍界不能藏。

【赏析】

此词作于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作者五十七岁时,当时他任太学博士。据《靖康传谱》载:“是时,上以国步方艰,欲求异人以应难,乃命有司访遗逸之士。”可见,此时徽宗已有意重用苏轼。

全词从“无”字入手,写道体本无形象,但能照万法而无障碍。又写道体无形相、不生灭,与真如本体相合,故可称之为“中黄”。

词人指出道体虽无形象,但却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其存在是无限的。这里所说的可能性,就是道体的“妙用”。

词人强调道体的存在和变化都不需要通过任何外在的媒介,而只需要通过内在的感悟。这种内在感悟就是通过静坐冥心来体会道体的真实存在。

词人指出道体的存在是超越时空和一切界限的,任何人都无法把它隐藏起来。这里的“开放顶门眼”,是指打开自己的心扉,接受宇宙万物的信息。而“遍界不能藏”,则是说道体无处不在,无所不在。

整首词通过对道体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道体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他既肯定了道体的真实性和无限性,又强调了道体的内在性和超越性。这种对道体的深入探讨,不仅体现了词人深厚的哲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对宇宙万物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