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俗心不俗,尘里不沾尘。处身中正,何妨闹市与山林。践履不偏不易,日用无争无执,只此是全真。方寸莫教昧,便是上乘人。
采元精,炼元气,复元神。三元合一,自然鼎内大丹凝。更把玄风鼓动,天外迷云消散,慧月朗然明。叩我第一义,江上数峰青。
【注释】
1.水调歌头:词牌名。
2.赠刘居士:赠送给姓刘的朋友,即刘处士。刘处士是作者友人,他虽隐居山林,但思想却很超逸,与世俗不同。
3.在俗心不俗:指身在尘世而心不染尘世。
4.闹市与山林:指市井繁华之地和深山幽谷。闹市指都市,山林指深谷。
5.践履不偏不易:践履(实践)不偏袒,不苟且。
6.方寸莫教昧:不要使自己的心里有疑惑、糊涂之处。
7.上乘人:修行高的人,得道成仙的人。
8.元精:元神的别称,指修道者修炼时所摄取的天地元气。
9.炼元气:指修习道家内丹功。
10.三元合一:指天、地、人三才合一。
11.玄风:道教语,指天地间阴阳之气。
12.慧月:明亮的月亮。
13.第一义:指佛教语,谓一切事物皆空,只有“真如”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14.江上数峰青:江上的山峰,青翠欲滴。
【赏析】
此词为《水调歌头》,赠给一位名叫刘处士的朋友。刘处士虽然隐居于山林之中,但其思想却非常超逸,不同于世俗之人。因此,词人便以此赠之。全词表现了词人对刘处的赞赏之情,以及对其隐逸生活的高度赞誉。
首句“在俗心不俗”,表明了刘处士即便身处红尘之中,依然保持着一颗超脱俗世的心,不被世间纷扰所动摇。“尘里不沾尘”,进一步强调了刘处士的高洁品质,即使身处喧嚣的都市或静谧的山林,他都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高。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刘处士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
“处身中正,何妨闹市与山林。”这句词描绘了刘处士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静谧的山林,他都能做到心无旁骛,不为外界所动。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正是词人所推崇的。
第三句“践履不偏不易”,则是对刘处士为人处事态度的赞美。他脚踏实地,既不偏颇也不浮躁,始终保持着一种稳重而不失灵活的状态。这种性格特点使他能够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不受外界干扰。
“日用无争无执”,进一步强调了刘处士的人生态度。他在生活中追求的是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而不去争夺什么、执着什么。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也是词人极力推崇的人生境界。
“处身中正,何妨闹市与山林”两句,通过描绘刘处士的处世方式,表达了词人对于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的向往。他认为,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够安然无恙地度过一生。
接下来的两句“采元精,炼元气,复元神”,则展现了刘处士修炼的过程。他认为,要想达到真正的修炼境界,必须从吸收天地间的元气开始,然后经过长时间的修炼,才能使身体中的元气恢复如初。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刘处士却以一颗坚定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
“三元合一自然鼎内大丹凝”,这句词描绘了刘处士修炼成功后的神奇景象。当天地人三者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时,自然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使得人体中的元气得以凝聚。这个过程就像在鼎中炼制丹药一样,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煎熬与沉淀。然而,一旦完成了这个转化过程,人体中的元气就会变得更加纯净与强大。
“更把玄风鼓动”,这句词描述了刘处士在修炼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方法。他将天地间的阴阳之气引入体内,使之与人体的元气相互交融。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加速修炼进程,还能让人体更加健康长寿。然而,这种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谨慎对待。
“天外迷云消散”,这句词描绘了一种神奇的现象。当刘处士将阴阳之气引入体内后,天空中的乌云便会逐渐散去。这种现象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也预示着人体中元气的恢复与升华。
最后两句“叩我第一义江上数峰青”,则是对刘处士修炼成果的肯定之词。他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修炼,已经达到了一种非常高的境界——能够洞察宇宙万物的真谛。而这一境界,就如同江面上那些连绵不绝的山峰一样,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给人一种深远而又宁静的感觉。
整首词通过描绘刘处士的修炼过程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生活态度。它鼓励人们要勇敢面对困难与挫折,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与境界,最终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与意义。同时,这首词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人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