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过三月春将暮。
脉脉芳尘时或聚。
莺衔水面落来花,燕惹风边飘去絮。
残香不入吟人句。
俊眼偏承游女顾。
新诗闻道陌头多,踏遍芊绵无觅处。
【注释】
壬午:唐穆宗年号(822~826)。
芊绵:草木茂盛。
【赏析】
这是一首咏春词。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暮春时节的美好景色。
上片起三句写景。“春过三月春将暮”,点明时令,渲染出暮春的气氛,也写出了诗人对春天即将消逝的惋惜心情。“脉脉芳尘时或聚”,写花落水面,燕子飘飞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春光的绚丽和美好。
下片写情。“残香不入吟人句”,“残香”是喻指女子的体香,“吟人句”即咏诗。这里的意思是说,女子身上淡淡的香气,虽能使文人骚客吟咏不已,但终究不能使这些优美的诗句增添什么新的内容,只能使诗句更加空泛而无实际意义。“俊眼偏承游女顾”,写男子的目光被美丽的女子吸引住了。“俊眼”即秀目之美,是赞美之意;“游女”即出游的女子,也是比喻。“俊眼”能“承游女顾”,说明女子的美丽可爱。“新诗闻道陌头多,踏遍芊绵无觅处。”写诗人听到新诗在路旁传唱,却无处寻觅。“新诗”指新近创作的诗歌。“闻道陌头多”,意谓听到新诗在路边流传很广,而诗人却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听到。“踏遍芊绵无觅处”,意思是说,诗人走遍了繁花似锦的大道,却没有找到那首新诗,表达了他求新诗而不得的心情。全篇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的刻画,抒发了对春天即将过去、美好时光不再的美好感慨和惆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