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窗里,秋如水,商声飒飒侵入耳。更声阑,角声酸,那堪辜负,清梦一衾寒。砌虫切切如私语,似笑尘埃久相处。启吾帏,揽吾衣,月朗宵深,时坐听荒鸡。
琴三弄,钟三动,长空去雁声相送。谁家砧,捣人心,声声断续,只是费沉吟。无边黄叶萧萧落,敲上荆扉声剥啄。待重听,已天明,悲笳四起,驱马动连营。
【注释】
灯窗里:灯光映照的窗户内。
秋如水:秋天像流动的水一样。商声飒飒:指商音(五声音阶中的第四音)的乐器发出的清厉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秋天的凄凉气氛。更声阑:更鼓敲了三遍后,时间已经深夜了。角声酸:指角音(五声音阶中的第二音)的乐器发出的凄厉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秋天的凄凉气氛。那堪辜负:怎能忍受这种凄凉的天气?一衾寒:一床被子都冷了。砌虫切切:砌上的蟋蟀在鸣叫。私语,低声细语。尘埃久相处:长时间在一起相互陪伴。启吾帏,揽吾衣:打开帐子,拉起我的衣裳。月朗宵深:月光明亮,夜已很深。时坐听荒鸡:不时地坐下来倾听报晓的公鸡。琴三弄:弹琴三次。钟三动:敲钟三下。长空去雁声相送:大雁在长空中飞翔,发出叫声,好像在送别。谁家砧?捣人心:是谁家的捣衣石?捣衣声,仿佛在敲打着人的心灵。声声断续:断断续续地传来。只是费沉吟:只觉得费尽心思。无边黄叶萧萧落:满地的黄叶纷纷飘落。敲上荆扉声剥啄:叩击着门框的声音就像剥啄一般。待重听,已天明:等再次听到时,已是天亮的时候了。悲笳四起:悲壮的笳声四起。驱马动连营:战马受惊而奔腾起来。
【赏析】
这是一首写边塞秋夜景色和心情的词。全词语言凝炼,意象丰富,意境苍凉,风格沉郁。
“灯窗里,秋如水,商声飒飒侵入耳”,首句写室内环境,点出时间是秋夜。秋夜的寂静使人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寂寞,因此作者说“商声飒飒”,“入耳”,说明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听觉感受,而是心灵深处的一种震颤或震撼。
“更声阑,角声酸,那堪辜负,清梦一衾寒。”第二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冷和心境的孤独。“更声阑”表明时间的流逝,而“角声酸”则写出了环境的凄凉,二者结合,更显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而“清梦一衾寒”则形象地描绘了词人在梦中也感受到的那种寒冷、孤寂的气氛,从而更加突出了词人的孤独和无助。
“砌虫切切如私语,似笑尘埃久相处。”“砌”是指砖墙,“砌虫”即蟋蟀。这句写的是蟋蟀在砖墙上鸣叫,好像是在窃窃私语一样。“似笑尘埃久相处”,意思是说这种声音好像在嘲笑人们与这个尘世长久地共处而没有离开过它一样。这里的“尘埃久相处”指的是人对这个世界的厌倦和无奈。
“启吾帏,揽吾衣,月朗宵深,时坐听荒鸡。”“启吾帏”表示打开自己的帐篷,“揽吾衣”则表示拉起自己的衣裳。这里的“月朗”指的是夜晚的月光明亮,而“荒鸡”则是报晓的公鸡。这句的意思是说在这个时候,我常常坐下来倾听公鸡的啼叫,以此来打发寂寞的夜晚。
“琴三弄,钟三动,长空去雁声相送。”“琴三弄”指的是弹琴三次,“钟三动”则是指敲钟三次。这里的“长空去雁声相送”指的是天空中飞过的大雁发出了叫声,好像在送别一样。这里的“相送”则是指雁群在空中飞行的样子,好像是在向人们告别一样。这里的“长空”则是指广阔的天空。
“谁家砧?捣人心,声声断续,只是费沉吟。”“谁家砧?”这是一个疑问句,询问到底是谁在捣衣石上捣衣。“捣人心”则是形容捣衣声音的连绵不断,像是在敲打着人们的心弦一样。这里的“声声断续”指的是声音断断续续地传来,而“只是费沉吟”则是指人们在听到这些声音时的沉思和感慨。这里的“只是”则是一种强调的语气,表示这些声音让人感到费尽心机。
“无边黄叶萧萧落,敲上荆扉声剥啄。”“无边”则是指没有边际的意思,“萧萧落”则是指黄叶纷纷飘落的样子,“荆扉”则是门上的木栅栏或者篱笆。这里的“敲”则是动词,表示敲击的动作。这句的意思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黄叶纷纷落下,落在门口的木栅栏或者篱笆上发出的声音就像是剥啄一样。这里的“声剥啄”则是指声音如同被剥啄一样,给人一种清脆而有力的感觉。
“待重听,已天明,悲笳四起,驱马动连营。”“重听”则是指再一次聆听的意思,“已天明”则是表示天色已经亮了。这里的“悲笳四起”指的是悲壮的笳声四处响起,给人一种沉重而哀伤的感觉。这里的“驱马动连营”则是指战马受惊而奔腾起来,整个军营都随之震动了起来。这里的“连营”则是指军营相连的地方,表示整个军队都在动乱之中。
这首词通过对秋风、秋雨、黄叶、蟋蟀、寒蝉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绪变化,表达了词人对秋天的无限感慨和对生活的深深思考。整首词语言凝练而含蓄,意象丰富而深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