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吹暮歇,蛙鼓夜沉,嘈嘈犹在庭角。渐透晚来霜讯,空阶正萧索。无人处,声共作。便吟到、客愁无着。尚依旧,月细风尖,冷淡篱落。
心绪倍前恶,检点离怀,呼汝共斟酌。不是夜床无梦,才眠又惊觉。三更尽,吟渐弱。隐残壁、绣苔斑剥。寺钟醒,曙破鸦啼,馀韵依约。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蝉吹暮歇,蛙鼓夜沉,嘈嘈犹在庭角。渐透晚来霜讯,空阶正萧索。无人处,声共作。便吟到、客愁无着。尚依旧,月细风尖,冷淡篱落。”此句大意是:傍晚的蝉鸣已停息,池塘里的蛙声也沉没,庭院角落传来了蟋蟀的嘈杂之声。随着夜晚的到来,霜凉的消息传到了庭院,空荡的台阶显得格外冷清。寂静的庭院中蟋蟀声音四起,勾起了诗人的客愁。
“心绪倍前恶,检点离怀,呼汝共斟酌。不是夜床无梦,才眠又惊觉。三更尽,吟渐弱。隐残壁、绣苔斑剥。寺钟醒,曙破鸦啼,馀韵依约。”此句大意是:心中忧愁倍增,思念亲人的情怀愈发沉重,我想念你和你一起细细品味。不是因为晚上没有好梦,而是因为一觉醒来就被惊醒。三更天时渐渐过去,我的吟唱声也越来越微弱。墙壁上长满了青苔,斑驳陆离。寺里敲钟的声音把我吵醒,天色破晓时乌鸦啼叫不停,回荡在空中的歌声依稀可辨。
【答案】
译文:傍晚时分,蝉儿鸣叫已停歇,青蛙的鸣叫也沉沉睡去。庭院角落传来蟋蟀的叫声,随着夜色越来越深,寒意也越
来越浓,空荡的台阶上越发显得清冷。寂静的庭院中蟋蟀叫声四起,勾起了诗人的客愁。
赏析:
这首词写秋夜的寂寞与凄凉。上片写景。首二句以“蝉”“蛙”起笔,写出了秋天特有的景象。接着用“嘈嘈”一词,
描写秋虫的喧闹,表现了夜的静寂,突出了环境的孤寂和凄清。下片抒情。“心绪倍前恶”,由景入情,表达了自己内心
孤独凄凉的感受。接下来两句用反诘的语气,说明并非因为夜不能成寐而感到恐惧,而是因听到秋虫的声音而感到害怕而睡不
着。最后两句写自己的梦境,梦中见到的是寺庙中的钟声,以及清晨被乌鸦的啼叫声吵醒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