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雁横空,鸦喧晚,天外纤钩乍敛。啼螀催入梦,渐金荷半烬,翠帏低掩。吕枕荒寒,庄魂缥缈,萦绕骤凉衾簟。楼台层幻处,似殷勤尚有,故人劳念。更好语清芬,新声宛楚,动人愁惨。灵犀通一点。
幸重向、片刻倾肝胆。休更问、荆驼故国,泪酒新亭,尘心遥逐秋云淡。不尽思君感,恨远隔、长江天堑。记临别、神凄黯。关河十载,谙尽倦邮荒店。吟情犹恁未减。

【注释】

雁横空:大雁飞过天空。

鸦喧晚:傍晚乌鸦乱叫。

天外纤钩:天上的云朵。纤钩:指云彩的形状。

啼螀:即寒蝉,一种秋日鸣叫的昆虫。

吕枕荒寒:指作者在荒凉的地方睡觉。

庄魂缥缈:指庄周的灵魂飘渺不定。

萦绕骤凉衾簟:形容被褥和席子因夜凉而紧紧裹着身体。

楼台层幻处:描写楼上建筑错综复杂的景象。

更好语清芬:指再谈一些清新的话题。

新声宛楚:指美妙的声音像楚地一样悦耳动听。

灵犀通一点:形容感情深厚,彼此心心相印。

重向、荆驼故国:再次面对旧国,即故乡。

尽:全部。

吟情犹恁未减:依然保持吟诗的情愫。

【赏析】

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交融,意境幽远,风格沉郁。

词以“大酺”为题,首句点“酒”,但非泛指一般酒,而是专指“金龟露”。这是南宋初年,宋将吴璘率军北伐时,犒赏将士所用的高级名酒。词人用一“又”字,表示这种美酒难得,珍贵异常。“又雁横空,鸦喧晚,天外纤钩乍敛。”三句写词人的眼前之景:高天之上,大雁南飞;夕阳西坠,乌鸦乱叫。“纤钩”指云。“乍敛”二字,表明了天边云影刚刚收敛。“啼螀催入梦,渐金荷半烬,翠帏低掩。”三句写词人的眼前之夜之景:寒蝉悲鸣,催人入寐;灯花闪烁,金盏已残;帐帷半掩,透出室内的温馨。“吕枕荒寒,庄魂缥缈,萦绕骤凉衾簟。”两句写词人心中之情:词人想象自己独居异地,形单影只,孤寂无聊,只好借助梦中的幻觉来排遣心中的孤独与惆怅。“楼台层幻处,似殷勤尚有,故人劳念。”三句写词人所见之物:词人看到一座座楼台层层叠叠,宛如一幅幅变幻莫测的风景画卷。“更有好语清芬,新声宛楚,动人愁惨。”“更有”二字,表达了词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留恋。“灵犀通一点”二句,则是对昔日恋人深情的表白:“幸重向、片刻倾肝胆。休更问、荆驼故国,泪酒新亭,尘心遥逐秋云淡。”“幸重向”即“幸再向”,“荆驼”借代词人的家乡襄阳。“顷”字,表时间短暂。“荆驼故国”指词人怀念的故乡襄阳。“尘心”指词人因远离故乡而产生的思念之情。“尽思君感,恨远隔、长江天堑。”五句写词人内心之想:想到自己身在异乡,与亲人相隔万里,不能相聚,心中不免生出无限感慨。“记临别、神凄黯。关河十载,谙尽倦邮荒店。”“关河”指词人离开故乡后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谙尽”即经历了全部的艰辛。“关河十载,谙尽倦邮荒店”一句,概括了词人十年来的艰苦历程,也表现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吟情犹恁未减。”结句写词人内心的情怀:虽然经过长时间的离别与相思,但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却并未因此而改变。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达技巧方面都颇具特色:一是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全篇意境深远。如“啼螀催人人梦”中,词人把秋天的寒蝉比作催促词人入眠的使者,形象地表现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又如“楼台层幻处”中,词人把楼台比作一幅幅变幻莫测的风景画卷,寓意着词人对往日的美好记忆和对现实的无奈感叹;二是善于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激情与豪迈。如“灵犀通一点”二句中,词人通过夸张手法表现出了词人与恋人之间心灵的相通与默契;三是善于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如“荆驼故国”与“新亭”“尘心”之间的对比,既写出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又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辛酸;四是善于运用典故和引用诗词名句,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如“灵犀通一点”一句中,借用了《庄子·外物》中的典故;又如“尽思君感”一句中,引用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诗句。这些典故和诗词名句的运用,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容,还使得作品更具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