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袅袅,雨绵绵,花外东风冷杜鹃。独上小楼人不见,断肠春色又今年。

【译文】

烟雾缭绕,细雨绵绵,花枝摇曳东风冷。独自登楼无人见,满怀愁绪春色又一年。

【注释】

①捣练子: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②袅袅:形容烟云缭绕的样子。

③绵绵:形容细雨连绵不断的样子。

④外:同“于”。

⑤东风:春风。

⑥断肠:悲痛到极点。

⑦人不见:指独上小楼的人看不见什么人。

⑧又今年:指又是一年春天到来的时候。

赏析:

《捣练子》是唐代教坊曲名,也是中唐以后流行的一种词牌名。词牌名多用仄声字组成,本词的句末字都是平声,故有”平头格”之称。此词为写景抒怀之作。

上片首两句写景。起笔二句,描绘出一幅清幽宁静的春日景象:袅袅的烟雾,霏霏的小雨,在花枝摇曳的东风里飘洒着。这是一幅淡雅的春景图,但作者却并不满足于仅仅描绘景物本身,而是进一步写出了这景色所带给人的某种感受:在花外徘徊、凝立的游子面对冷峻的东风,不禁感到一阵凄寒;他伫立在楼头,却连一个人影也看不见。这里既表现了游子的孤寂无聊之情,又烘托出环境的清静空阔。三、四两句,承上启下,宕开一笔,写游子登楼而不见一人的情景。一个”独”字,把那种孤独、惆怅的情绪推向了高潮,同时也为下文抒发自己的情怀作了必要的铺垫。”断肠”二字则概括了游子此时的心情。

下片换头两句,直抒情怀。开头的二个”不见”字,既是对上文的照应,又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不见”与”不见”相对应,突出了”独上小楼”这个动作,表明游子之所以登楼,是因为思念远方的亲人。接着”春色复今年”一句,以”又”和”年”两词,将时间的推移和游子的感时伤别之情巧妙地联结起来。它不仅说明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而且也表明游子在漫长的岁月里始终未能忘怀自己远在异地的人儿。结末二句,由抒情转为议论。游子登楼所见之春色虽好,但无法引起游子的共鸣和联想,反而更增添了他的伤感和悲愁。这一句既是对前面两句的回应,又是对全篇主旨的总结。

这首词语言质朴,意境清新,情致婉转,耐人咀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