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春倦眼。容易花前换。萼绿华来芳晼晚。消得闲情诗卷。
天风一串珠喉。江山为祓清愁。家世羽衣法曲,不成凝碧池头。
清平乐 · 何诗孙为梅兰芳北归画卷徵题
残春倦眼。容易花前换。萼绿华来芳晼晚。消得闲情诗卷。
天风一串珠喉。江山为祓清愁。家世羽衣法曲,不成凝碧池头。
【注释】
①《离骚》:“余不忍为此态也。”《文选》:“余香犹故兮,日夕而望予之庐兮。”②《史记》:“子虚言楚人,志与天地参。”“羽衣”指仙女。《太平广记》引《搜神记》:“晋太康中,有女子乘紫凤至洛水之南,云:‘吾西王母使者也。’遂于岸上,作紫锦裙裳。”③“羽衣”,即仙女所穿的衣裳。④《后汉书》:“张衡尝游于江陵,见一凤凰集,徘徊池上,两翼若有伤,飞去,积日乃来,复还其处,徘徊池上,又见二青鸟向之集。”《文选》:“若夫青雀黄龙之群,朝鸣汉东,暮入河曲。”⑤《庄子》: “庄周梦为蝴蝶”。⑥“凝碧”,即玉湖,在今北京北海公园内。⑦《旧唐书》:“明皇幸蜀,道出马嵬驿,六军不发,上乃命高力士召妃子,诸宫苑使皆恸哭。上亦泣下沾襟。”⑧《新唐书》:“李龟年,长安倡人也,善歌……每闻圆则声绝而复续之,前后十余拍,同音者皆是也。”⑨《宋史》:“元佑时,京师大酺,民庶纵观者无虑数十万,虽禁军亦杂居其中。”⑩《宋史》:“元祐间,京师大酺,士女纵观,自金明池经左藏南库,达宣德门,凡五昼夜不绝。”(注:此句应是作者对当时京城盛况的描述)
赏析:
本词写诗人观梅兰芳的演出,并征其题画,以抒怀。首二句写梅兰芳的表演艺术。“残春倦眼”,写出了梅花凋落的景象。“容易花前换”,点出梅开之后,很快就要谢了。“萼绿华”三句,是说梅兰芳的演技非常出色。“萼绿华”是传说中的仙女名,此处借以称赞梅兰芳的扮相美如仙子。“芳晼晚”是形容梅兰芳演的戏非常精彩。“消得闲情诗卷”,是说梅兰芳把观众都吸引住了,没有人再去看诗卷了。“天风一串珠喉”,是说梅兰芳的声音非常好听,就像一串珍珠一样。“江山为祓清愁”,意思是说梅兰芳的表演把人们的烦恼都驱散了。“家世羽衣法曲”,是说梅兰芳从小就学习歌舞,他家里世代相传都是从事歌舞工作的,所以他说自己的家族和舞蹈有关。“不成凝碧池头”,是说梅兰芳的歌声非常好听,人们都喜欢听他的歌,以至于他不能在凝碧池边唱歌了。最后两句是说梅兰芳的演唱技艺非常高超。“羽衣”是指仙女的衣服,这里用来形容梅兰芳的演唱技巧非常高超。“不成”是说梅兰芳的演唱技艺非常高超。“凝碧池头”,是说梅兰芳的演唱技艺非常高超到人们不能再听到他的歌声的地步了。整首词赞美了梅兰芳的演唱技巧非常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