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分邛笮,天开蒙巂,千秋儿女风云。身殉故衣,骸归铁钏,珊瑚骨化飞磷。攒火海城滨。映水天一碧,鳌驾嬉春。烬冷松明,事遗彤管,怨蛮熏。
年年六诏佳辰。吊阿南蹈义,慈善能军。霜柏段祠,猗芦𧞔主,香销莫返贞魂。千炬舞波臣。共万星珠迸,迎送潮神。换了红桑几树,朝日上暾暾。
【注释】
1、星回节:即农历十月十五日,相传这一天是太阴星回到天门的时节,所以叫“星回节”。
2、邛海观炬:在邛海边观看火炬。
3、孤云阁:指邛州的孤云阁。
4、疆分邛笮:指古代的邛、笮二州被分成两部分。邛、笮:古地名,在今四川西昌和云南盐津一带。
5、天开蒙巂:指汉代开辟的西南夷地区。蒙巂:古郡名,在今四川西昌一带。
6、千秋儿女风云:形容历史变化之迅速。
7、身殉故衣:指为国捐躯。
8、骸归铁钏:指尸骨归还原主,即回归故乡。
9、珊瑚骨化飞磷:指化为磷火的珊瑚化石。
10、攒火海城滨:指城边聚集起熊熊火光。
11、映水天一碧:指水面上反射出一片明亮的碧色。
12、鳌驾嬉春:指海神在水里游玩。鳌,海龟;驾,驾御;嬉,嬉戏、游玩。
13、烬冷松明:指火焰熄灭后留下的余烬。
14、彤管:红色的笔筒。彤,红色。
15、千炬舞波臣:指成千上万的火焰像波浪一样翻腾着,舞动着。波臣:指浪花。
16、珠迸:形容火光灿烂如珍珠迸射而出。迎送潮神:指迎接和送别潮汐之神。潮神,即潮神祠中的神像,掌管潮汐涨落之事。
17、红桑几树:指石榴树上结了红果。
18、朝暾(tūn吞):初升的太阳。 暾(tūn),太阳光。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诗。全诗共八句,前四句描绘了一幅幅壮丽的图画,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在节日里观炬、观海的所见所闻;后四句则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与对民族英雄的缅怀之情。
首联:“疆分邛笮,天开蒙巂,千秋儿女风云。”此句写景叙事,将邛笮二州分开,天开蒙巂之地,千年来儿女们演绎着风云变幻的历史,表现了作者对于祖国历史的感慨之情。
颔联:“身殉故衣,骸归铁钏,珊瑚骨化飞磷。”此句以物象作喻,表达了诗人对于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身殉故衣”和“骸归铁钏”这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出民族英雄为了国家和民族而英勇献身的场景,而“珊瑚骨化飞磷”则是对于英雄精神的赞美。
颈联:“攒火海城滨,映水天一碧,鳌驾嬉春。”“攒火海城滨”,形象地描绘了城边的火光汇聚的情景,而“映水天一碧”则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最后一句则描绘了海神在水里游玩的画面,表现出了海洋之神的威严与神圣。
尾联:“千炬舞波臣,共万星珠迸,迎送潮神。”此句以“千炬舞波臣”和“万星珠迸”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节日里人们的欢庆场面,而“迎送潮神”则是对于潮汐之神的崇拜。
这首诗以“星回节”为背景,通过对邛笮二州分开、天开蒙巂等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祖国历史的感慨之情。同时,诗歌中也融入了许多象征意义,如“珊瑚骨化飞磷”象征着民族英雄的坚毅与勇敢,而“攒火海城滨”则象征着节日里的欢庆气氛。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也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