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春杯。茜漪轻晕霞腮。写入尺二吴绡,偏最惹风怀。月下小乔移步,似剪将花叶,供养萧斋。叹殊乡久客,心情减尽,幽抱难开。
湖州旧约,扬州画本,金谷新栽。绣幕围香,谁更管、曼殊娇措,寻艳丰台。千重露绮,眤睡余、欹枕横钗。仗彩笔,把酥娘韵调,虫娘韵格,同赋翻阶。
湘春夜月彭春谷为析津名姝求赋其画芍药山屏
醉春杯。茜漪轻晕霞腮。写入尺二吴绡,偏最惹风怀。月下小乔移步,似剪将花叶,供养萧斋。叹殊乡久客,心情减尽,幽抱难开。
湖州旧约,扬州画本,金谷新栽。绣幕围香,谁更管、曼殊娇措,寻艳丰台。千重露绮,眤睡余、欹枕横钗。仗彩笔,把酥娘韵调,虫娘韵格,同赋翻阶。
注释:湘春夜月:湘江春天的夜晚,明月高照。彭春谷:作者的朋友。析津名姝:指一位在析津(今天津市)很有名气的女子。赋其画芍药山屏:写诗来赞美那位女子的芍药山屏画作。芍药山:芍药山屏是一幅以芍药为主题的山水画。尺二吴绡:用吴地出产的一种薄纱做成的绢。偏最惹风怀:特别能引起人的思乡之情。小乔:三国时期的美女。月下小乔移步:形容芍药山屏上美人移动的样子。曼殊娇措:曼妙而娇美的举止。锦丰台:指华丽的宫廷生活。露绮:指露珠般晶莹的月光。眤睡余:指美人睡醒后半靠在枕头上的姿态。欹枕横钗:斜靠着枕头,头插着钗。酥娘韵调:指女子柔美的声音。虫娘韵格:指女子婉转的歌声。
赏析:此诗作于元代至顺年间(公元1330年前后),诗人彭春谷为朋友的妾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芍药山屏图,并借景抒写了自己对友人妻子的深情厚意。
第一句“湘春夜月彭春谷为析津名姝求赋其画芍药山屏”,交代了创作背景和对象。析津,即今天津地区,这里泛指北方地区。彭春谷是元代著名文学家。他与朋友的妾感情很好,为了表达对她的感情,特地为她画了一幅芍药山屏。第二句“醉春杯,茜漪轻晕霞腮”,描绘了画中的美人形象。她饮酒微醉,脸颊微微泛红,像盛开的芍药一样美丽动人。第三句“写入尺二吴绡,偏最惹风怀”,进一步描绘了画的精美。这幅画用吴地出产的轻薄如丝的绢做成,尤其能引起人的思乡之情。第四句“月下小乔移步,似剪将花叶,供养萧斋”,描述了画中的美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的情景,好像在修剪芍药花叶一般。第五句“叹殊乡久客,心情减尽,幽抱难开”,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感慨。由于长时间客居他乡,无法见到心爱的人,心情变得忧郁而难以开怀。第六句“湖州旧约,扬州画本,金谷新栽”,回忆了与友人的过去美好时光,以及他们曾经一起欣赏过的美丽风景。第七句“绣幕围香,谁更管、曼殊娇措,寻艳丰台”,表达了诗人对美人的思念之情。第八句“千重露绮,眤睡余、欹枕横钗”,描绘了美人在睡梦中半倚着枕头的姿态,如同披着层层露水一样美丽动人。第九句“仗彩笔,把酥娘韵调,虫娘韵格,同赋翻阶”,则想象诗人与友人共同吟咏这首曲子的场景。
整首诗通过细腻入微的刻画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芍药山屏画卷,并通过诗人的情感体验,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元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