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唤起清明雨。一棹烟波从此去。梦何依,花无主。十二屏山遮宿雾。
凤孤飞,鸾独舞。杳杳相思难度。欹着枕儿眠处。何人知别苦。

【注释】

应天:指天长地久。黄莺唤起清明雨,春雨润物细无声,黄莺啼叫唤醒了清明时节的细雨。一棹烟波从此去,船夫撑着船桨在烟波中前行,从此离别。梦何依,花无主。十二屏山遮宿雾,屏风山挡住了夜晚的雾气。凤孤飞,鸾独舞,杳杳相思难度。欹着枕儿眠处。何人知别苦。凤和鸾孤独地飞翔、独自地舞蹈,相思之苦难以排遣。

【赏析】

《应天长·黄莺唤起清明雨》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以黄莺唤起清明雨为引子,描写了一对恋人在船上告别的场景,表达了词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全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上阕写景起兴。“黄莺唤起清明雨”,点出季节,点染天气,烘托环境气氛。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正是桃红李白的季节,莺鸟声又特别清脆响亮,故用莺声唤雨来表现春天的美好,也烘托出主人公的欣喜。“一棹烟波从此去”一句则点明主题,表明这是一对恋人在江上相会的情景。他们乘着小舟,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缓缓行驶,从这美好的时刻开始分离。“梦何依,花无主。”两句是说,在这离别的时刻,主人公心中充满了惆怅和无奈,他不知道该把心寄托于何处,也不知道该把情感系结在谁身上。这种情感的空虚和迷茫,使得他无法找到心灵的归宿和情感的寄托。

下阕抒发离愁别绪。“十二屏山遮宿雾”一句,以屏风山遮挡住夜幕上的云雾,暗示了主人公心中的迷茫和无助。而“凤孤飞,鸾独舞”,则通过描绘凤凰和鸾鸟孤独地飞翔、独自地舞蹈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他不知道该把感情寄托于何处,也不知道该把情感系结在谁身上。这种情感的空虚和迷茫,使得他无法找到心灵的归宿和情感的寄托。最后一句“欹着枕头眠处”,则是说主人公无法入睡,因为他的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他不知道该把心寄托于何处,也不知道该把情感系结在谁身上。这种情感的空虚和迷茫,使得他无法找到心灵的归宿和情感的寄托。

整首词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心情的刻画,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词中的情感真挚感人,让人感受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这首词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