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路格尘徽冷,猗兰逸句愁索。篆香尚袅,孤檠照夜,梦回天角。鸡声又恶。叹樽前、情缘水薄。枉当年、旗亭画壁,转眼吊幽漠。
依旧秦淮岸,老树婆娑,久忘哀乐。棹歌乍起,想桃根、泪珠偷落。细马春过,有波外、闲鸥记着。甚曛黄、不许驻景负俊约。

【注释】

凄凉犯 词牌名。又名“玉楼春”、“喜迁莺”。唐教坊曲,入“中序”或“大石调”。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本调有平韵、仄韵两体,此为平韵体。上片起三句,下片起两句,首二句各三句,共八句。

玉楼路格尘徽冷,猗兰逸句愁索。 玉楼:指汴京的宫苑。杜甫《玉台体》诗:“玉楼宴罢醉和春。”

篆香尚袅,孤檠照夜,梦回天角。 篆香:古代一种用烟熏成的香,形如篆字。孤檠:孤灯。天角:天边,这里指天宫。

鸡声又恶,叹樽前、情缘水薄。 鸡声:指子时的鸡鸣。

枉当年、旗亭画壁,转眼吊幽漠。 枉当年:白白地。旗亭:古地名,在今陕西咸阳县西。唐代诗人高适曾于公元756年(天宝五年)秋天,在长安东市的酒楼上与友人岑参相遇,两人便一边畅饮美酒,一边赋诗相唱。后来岑参写了一首长诗《送高适往齐州》,其中说:“天上碧瑶阶,人间朱两街。君向秦云去,我于天路来。”这里以旗亭代指汴京。幽漠:指遥远的天国。

依旧秦淮岸,老树婆娑,久忘哀乐。 秦淮:即南京秦淮河。这里借指汴京。老树婆娑:形容树的姿态婀娜多姿。

棹歌乍起,想桃根、泪珠偷落。 棹歌:船夫唱歌。桃根:指王献之爱妾桃叶。这里泛指歌女。

细马春过,有波外、闲鸥记着。 细马:小舟。波外:水中的倒影之外。这句意谓春天过去,小舟还在水面荡漾。

甚曛黄、不许驻景负俊约。 甚:何。曛黄:天色昏暗。

【赏析】

这是一首写汴京故都风物、怀思故人的感旧词。全篇以抒情为主,描写细腻,含蓄深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意境浑融,情景交融。上片开头三句,是追忆汴京的故园风光,表现了作者对汴京故都的深切怀念及对故都风物的无限眷恋之情。下片开头三句,写汴京昔日繁华景象的消失,表达了作者对汴京繁华盛事的追怀。结拍三句写自己虽在汴京重游,但已无故人相伴。

上片头三句,写汴京故园的风物。“玉楼”两句,点明汴京故都,并从汴京城内外两方面着笔,渲染出故都的繁荣景象和繁华气氛。“篆香”,点明时间是在深夜。“孤爂”,点明地点是在汴京城内。这两个意象的选用,既烘托出汴京夜深时灯火辉煌、人声嘈杂的繁华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汴京的歌舞升平和人们欢乐的气氛。“梦回天角”,则进一步烘托出汴京夜生活之热闹非凡。这一句不仅将汴京的夜景描绘得十分美妙,而且将汴京城民的生活写得非常富足,使读者仿佛置身其境,可以听到汴京城民的欢笑声、歌声和舞曲声。

下片开头三句,承上启下,写汴京昔日的繁华盛事已经消失殆尽。“鸡声又恶”,则表明作者回到汴京后,正值凌晨时分,听到报晓的鸡啼声,心中不胜伤感,于是想到当年汴京的繁华盛事已经成为过去,而自己如今只能空怀故国之情,感慨万千。“叹樽前、情缘水薄”,则更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过去汴京繁华盛事的追怀和感伤之情。“枉当年”,则是对自己无法再重温当年汴京繁华盛事的惋惜和感叹。

结尾三句,由追怀汴京繁华盛事转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棹歌”两句,是想象自己回到汴京后的情景。“棹歌”,即船夫唱的歌。“桃根”,指王献之的爱妾桃叶;这里泛指歌女。“细马”,“波外”,均是虚笔;“记着”是实笔。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回到了汴京,但已无人陪伴,只有那小船儿在水面荡漾,倒映在水中的倒影之外还有那飘动着的水草的影子。作者在这里以“记着”一词,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汴京的深深眷恋之情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孤独。“甚”,意为“多么”;“曛黄”两句,是对这种情感的进一步渲染。这里的“甚”字,是表示程度之深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汴京的日暮时分是如此的阴沉,以至于连时光都不能留住了。作者通过这两句,将自己对汴京故人、故国以及故都的深情怀念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在汴京所作的咏史怀古诗,也是一首感旧词。上片开头三句追述汴京故园的风物,并从汴京城内外两方面着笔,渲染出汴京夜生活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的欢乐气氛。下面几句回忆当年汴京的繁华盛事已经消失殆尽,并由此引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结拍三句想象回到汴京后的情景,并由此引发对汴京繁华的追怀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下片开头三句追述汴京昔日繁华盛事,并由此引发对汴京繁华盛事的追怀和感伤之情。结尾三句想象回到汴京后的情景,并由此引发对汴京繁华的追怀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全词感情真挚,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富有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