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朱华照海,带碧瓦、参差楼阁。故台更高,无风花自落。一梦非昨。过眼千红尽,去来歌舞,怨粉轻衣薄。青山客路鸪啼恶。泪断香绵,灯收雨箔。颓然旧游城郭。尚幢幢日盖,残霸天邈。
川盘岭礴。算孤根易托。顿有离家恨,何处著。争枝又闹群雀。似依依念定,惹茸曾约。芳韶好、柳黄初啄。得知道、一样天涯化絮,到头漂泊。山中事、分付榴萼。笑燕子、尚恋西园夜,春归未觉。

【注释】

六丑:宫调名,唐教坊曲之一。木棉谢后作:木棉树凋谢以后所作的曲子。朱华:红色的花。碧瓦:青绿色的屋瓦。带:环绕。阑干:栏杆。阑:同“栏”。故台更高,无风花自落。一梦非昨。过眼千红尽,去来歌舞,怨粉轻衣薄。青山客路鸪啼恶:青山路上传来悲鸣的鹧鸪叫声。泪断香绵,灯收雨箔:泪水滴湿了香绵,收拢了油纸伞上雨水。颓然旧游城郭。尚幢幢日盖,残霸天邈:颓然地回忆起往日的游历。城郭:城市。幢幢:众多的样子。残霸:残留的霸主、王者。天邈:遥远的天空、天空辽阔。川盘岭礴:河流环绕山岭。算孤根易托:估计孤独的根基容易托付给别人。顿有离家恨,何处著:突然感到离别的伤感,不知道该往哪里寄身。争枝又闹群雀:争夺树枝,又有许多鸟聚集在树上。似依依念定,惹茸曾约:似乎依依不舍地约定,惹起了柔软的草皮上的绒毛。芳韶好、柳黄初啄:美好的春光,刚刚吐绿的柳条开始发芽。得知道、一样天涯化絮:才知道天涯如咫尺,飘散如柳絮一样的思念之情。到头漂泊:最终还是四处漂泊。山中事、分付榴萼:将山中的事情寄托在榴花萼片上。笑燕子、尚恋西园夜,春归未觉:看着归来的燕子还依恋着西园夜晚的情景,春天回来却没察觉。

赏析:

此词为咏物词,写木棉凋零后的感伤。起句写木棉的盛景。木棉开时,红花照海,绿叶满目。次写木棉凋零的景象。木棉虽美,但终不免于凋零,只有那无情的花自落,人何以堪?第三句由物及人,写自己对木棉凋零的感慨。木棉花落,人非昨比,往事已逝,只留下空幻的怅惘。第四句写木棉落尽之后,人们纷纷离乡背井,踏上旅途。第五六两句写行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过眼千红,指花开花落,转瞬即逝。去来歌舞,指人们离别家乡,各奔前程。怨粉轻衣薄,指女子们怨恨自己的薄命,而衣服轻薄如纱。第七八句写青山之上,传来阵阵哀鸣。这声音是鹧鸪的啼鸣,也是行人心中的哀叹。第九句承上启下,由鹧鸪啼鸣引出下文对往事的追忆。泪断香绵,灯收雨箔,是说泪流满面,香绵沾湿,油纸伞上被雨打得透亮。第十一句写昔日繁华之地,如今却只剩下一片萧条。第十二句以孤独的根基比喻人的命运,暗示了人生道路的艰难曲折。第十三四句写思乡之情。“孤根”比喻人的身世遭遇之孤单,“天涯”则表示人生旅程的艰辛和漫长,“化絮”喻指飘零不定的人生。尾三句写春归而人不归,春意盎然之际,人们却仍漂泊在外,无法归宿。

本篇通过咏木棉花事抒发了对故乡、对亲人、对往事的怀念之情。全词以咏物为主,借木棉之衰飒,抒人之悲凉,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对现实的不满,以及渴望归家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