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掾多情,清和佳节,连夕娇歌妙舞。料得眉峰,碧到愁时都聚。记昨宵、银瑟初停,又此夜、红牙再补。看一群、灯下诸郎,依稀尽解此情苦。
独有江东词客,为家山路远,倍增凄楚。回首朱门,略记虫娘庭户。好院本、全部笙箫,没心情、半生羁旅。比年时、携手听歌,多了黄昏雨。
【诗句注释】
绮罗香:词牌名,此为双调七十五字,上片四平韵,下片五言三换韵。
许掾:指东汉末年的许贡,曾为曹操的掾属。
清和佳节:清美宜人的时节,也指美好的节日。
娇歌妙舞:形容女子唱着美妙动听的歌儿跳着轻盈柔美的舞蹈。
银瑟:古乐器名,用银制成的瑟,泛指弦乐器。
红牙:即“檀板”,古代击节乐器。
灯下诸郎:指在灯下表演歌舞的男子们。
江东词客:泛指江南一带的词人。
家山路远:家乡路途遥远。
凄楚:哀苦悲凉。
回首朱门:回头看那朱红色的宫门,这里比喻权贵之家。
虫娘:美女名,这里借以代称权贵之家的女子。
院本:宋代杂剧、散乐的统称。
笙箫:古代乐器名。
时:时常。
比年时:每一年。
【译文】
许掾多情,清和佳节,连夕娇歌妙舞。料得眉峰,碧到愁时都聚。记昨宵、银瑟初停,又此夜、红牙再补。看一群、灯下诸郎,依稀尽解此情苦。
独有江东词客,为家山路远,倍增凄楚。回首朱门,略记虫娘庭户。好院本、全部笙箫,没心情、半生羁旅。比年时、携手听歌,多了黄昏雨。
【赏析】
这是一首赏牡丹的咏叹词,是写牡丹花盛时观赏的情景。全词通过描写主人公深夜赏牡丹时的所见所闻,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上片起首两句,先点时间与人物。许掾多情,清和佳节,连夕娇歌妙舞。这里的“清和”二字,不仅指天气之清明和煦,而且还暗示了人们的心情之宁静愉悦;而“连夕”一词,则表明了观灯赏花活动的时间之长,场面之大,气氛之热烈。紧接着,词人便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料得眉峰,碧到愁时都聚。这里,“碧”字用得极好,它不仅形象地刻画了美人脸上的愁容,而且还暗喻了她内心的痛苦。因为这种痛苦是由她所处的环境所引起的,所以才会如此深沉。接下来,词人又以昨日今宵来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美人心中的忧愁。昨天是“银瑟初停”,今夜又“红牙再补”。这两句话既写出了音乐之美,又暗示出美人因心事重重而无暇欣赏。至此,我们不禁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悲伤情绪。
下片主要描写的是观灯赏花的场景。词人先写到观灯的人——一群年轻的男子们,他们一个个都像是懂了这首曲子的意思一样,都在尽力去模仿那位美人的动作和神情。这一细节描写充分展现了观灯者对美的追求以及他们对艺术的热爱。然后,词人又写到这些年轻男子们所在的场所——一个充满诱惑和危险的场所(这里指的是权贵之家),他担心自己的安危,但又无法摆脱这种欲望的驱使。接着,词人再次写到那位美人——江东词客的妻子(这里指的是一位美貌绝伦的女子)。她虽然身处权贵之家,但却倍受冷落和孤独的困扰。最后,词人以“比年时、携手听歌,多了黄昏雨”收尾,既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暗示出自己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词通过对牡丹花盛开时的情景进行细腻的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丽而又忧伤的女性形象。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