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红釭滟玉膏,鸳绡皱处偏凝。春夜照梳头,莲筹杳、凄清牙蒜犀钉。便教剪尽银荷,奈芳心耿耿。敲翠竹、悄唤绿翘檐前,兰灯将暝。唤遍无人应。
且独自、纤手靠妆台,挑凤胫。宛转处、重思省。当时风细人静。曾偎璧带流苏,剔银虹潜等。红裯冷,空对并蒂灯花,怎生相称。
诗句解释:
- “一盏红釭滟玉膏”:描述的是一盏红色的灯盏,映照出如同玉液般的灯光。
- “鸳绡皱处偏凝”:指灯上绣的鸳鸯花纹在灯油的作用下显得特别清晰和生动。
- “春夜照梳头”:春天的夜晚用来照镜子整理头发。
- “莲筹杳、凄清牙蒜犀钉”:形容梳妆用的发簪(如莲子般形状的发簪)和牙签、犀角制成的发夹等装饰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凄凉。
- “便教剪尽银荷”:即使剪去所有装饰物,仍感觉芳心难舍。
- “敲翠竹、悄唤绿翘檐前”:用翠竹敲打,轻声呼唤绿色的翘檐装饰。
- “兰灯将暝”:天色渐暗,使用蓝色或白色的灯笼照明。
- “唤遍无人应”:叫唤着但没有人答应。
译文:
红灯盏中,映出如玉的光辉,绣有鸳鸯花纹的地方尤为醒目。
春天的夜晚,我在灯下梳理头发,看到那如莲般的发针和冷清如牙签的发夹。
尽管剪掉了所有的装饰,但心中依旧难以割舍这份情感。
轻轻敲击翠竹,轻声呼唤绿色翘檐前的装饰。
天色将晚,我点燃了蓝色的灯笼,独自倚靠在化妆台旁,挑着凤的脚。
转回身来,深深反思曾经的往事。
当时月光柔和,环境宁静,我曾依偎在玉石带流苏的壁上,静静地等待那银色的光芒。
只剩下冰冷的感觉,对着并蒂莲灯花,感到有些不匹配。
赏析:
这首诗是一幅描绘女性夜间梳妆过程的画面。诗人以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春夜中女子的孤独与美丽。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诗意,尤其是对光影、颜色和物品的精细描绘,使整首诗充满了美感,同时也透露出深深的哀愁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