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尊重洗,鹧斑重炷,银海夜深欲冻。霓裳旧曲爱新翻,也不用、桓伊三弄。
鸟啼渐紧,鹊飞渐远,遮莫晓钟将动。人间花月纵多情,争抵似、琼台一梦。
【注释】
螺:螺钿,用贝壳、珊瑚等制成的装饰品。
鹧斑:一种花纹。
霓裳:传说中天上乐神所奏的乐曲。
桓伊:晋时人,善弹琴。
遮莫:纵然。
【赏析】
此词是一首咏元宵节赏灯观戏的即景之作。上片写赏灯,下片写听曲。全词在结构上采用由远及近、由虚入实的手法展开,从“鹊桥仙”起,到“人间花月”,再到“琼台一梦”,层层深入,把元宵节这一盛大节日的热闹场面描绘出来。
上片首句写元宵佳节,人们欢聚于赏灯游园。第二句点出元宵节特有的习俗——点彩灯,第三句则写出了点灯后的夜景。第四句写夜深时分,灯火阑珊,众乐齐鸣。第五句以《霓裳羽衣》曲名点题,并暗示了此曲之新奇。第六句说,即使如《霓裳羽衣》这样的好曲子,也不如听桓伊三弄的好。桓伊三弄,是古琴名曲,相传为三国吴国著名琴家桓伊所作,其演奏技巧高超,故称“三弄”。这里作者用典是为了说明元宵节之夜,有比欣赏《霓裳羽衣》更美妙动人的表演。
上片结尾二句,写元宵节之夜,除了赏灯游园,还有歌舞杂技表演,人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这两句承前启后,过渡自然。
过片三句承上而来,写元宵节夜晚,虽然有声有色,但是终归虚幻,转眼之间就要过去。这一句既照应题目中的“夜”字,又与前文相呼应。接着写天明之时,晨钟报晓。这里的“晓”指拂晓,即破晓之时。这一句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句,它不仅引出了下文关于人生富贵荣华的议论,而且将全词的意境引向高潮。
最后一句“人间花月纵多情”,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这一句承接上片末句,进一步强调了“夜”的主题。“纵多情”是说尽管人间的花、月多情可爱,但终究不能抵挡住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这里的“纵多情”既是对“花月”的赞颂,又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最后一句“争抵似、琼台一梦”,则是全词的升华。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即使人间的花、月再多情,也抵不上在天上的瑶台仙境里做一场美梦来得美好。瑶台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境。这一句既表达了词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又表达了他对人间繁华的淡漠。整首词通过对元宵节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