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是和光佛。记灵修、散花净土,莲台重谪。北海论交东方辩,更有西清妙笔。高躅清流争人格。欬吐随风霏珠玉,比才华、邹忌何能匹。疏俊处,待鞭策。
杖家岁月初基积。渐通神、启期三乐,彭篯八百。了却堂前子平愿,好向名山寄迹。且携取、双双游屐。莫问中原争蛮触,访长生、不受轮回厄。敬吹奏,李委笛。

【注释】

君是和光佛。记灵修、散花净土,莲台重谪。北海论交东方辩,更有西清妙笔。高躅清流争人格。欬吐随风霏珠玉,比才华、邹忌何能匹。疏俊处,待鞭策。

杖家岁月初基积。渐通神、启期三乐,彭篯八百。了却堂前子平愿,好向名山寄迹。且携取、双双游屐。莫问中原争蛮触,访长生、不受轮回厄。敬吹奏,李委笛。

【翻译】

你本是和光佛,记得在灵山修行时,散花的净土上,你曾重降人间。

你在北海与朋友讨论佛法,在东方辩论,还有西清的妙笔。你的品格崇高,如流水般清新,像珍珠玉石一样美丽。

你的文章才华横溢,如同邹忌,无人能及。

你性格疏朗,需要被人鞭策。

你已经建起了家业的基础,岁月已经过了初秋。你逐渐通达神境,开启“三乐”,寿命可达八百年。

你已经了结了在堂前的祈愿,可以寄情于名山之中。你要带着双脚踏遍千山万水。

你不要在意中原之地是否争斗,也不要计较生死轮回之苦。你要恭敬地吹奏李委的笛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写的是一位道士的逸志和高风。全词以“和光佛”自居,借“青浦徐伯”之名写自己对道教修炼之道的向往与追求。

上片起首二句:“君是和光佛。记灵修、散花净土,莲台重谪。”开头两句即点明这位道士的道名。他本是佛教中的和光佛,但在《灵山》一诗中被贬下凡来。他曾经在灵山修行,在散花台上散发香气,为众生造福。他虽然被贬到人间,但仍然保持着他的佛性,继续他的道法修行。

“北海论交东方辩,更有西清妙笔。”这两句是对这位道士才艺的描写。他在北海与朋友谈论佛法,在东方辩论,还有着西清的妙笔。他的品格崇高,如流水般清新,像珍珠玉石一样美丽,所以他的文章才华横溢,如同邹忌,无人能及。

“高躅清流争人格”以下几句是对这位道士性格的描写。他性格疏朗,需要被人鞭策。他已经建起了家业的基础,岁月已经过了初秋。他逐渐通达神境,开启“三乐”,寿命可达八百年。

下片开始“了却堂前子平愿,好向名山寄迹”。这句说的是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心愿,现在要向名山寄居。他要带着双脚踏遍千山万水。

“莫问中原争蛮触,访长生、不受轮回厄。”这两句是在告诫别人不要在意中原之地是否争斗,也不要计较生死轮回之苦。他要去寻求长生不老的道路,不受轮回之苦。

李委笛”是这首词的结尾部分,也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这是对他吹奏乐器的动作描写,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要恭敬地对待一切事物,包括生活本身,也要像对待乐器一样用心去吹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