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个奇男子。恁青年、一身是胆,首先从事。振笔倡言拍满族,罗列八旗丑史。更痛告、淫威专制。章氏株连缘作序,著书人、坐罪寻欧例。三字狱,折磨死。
扬州十日遭屠记。更难堪、屠疁三次,全城紧闭。足引汉民心愤激,革命昌言起义。造中国、共和时世。烈士身家拚一掷,吊英灵、遗墓华泾里。哀宿草,凄何底。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金缕曲 · 吊四川邹容墓
真个奇男子,恁青年、一身是胆,首先从事。振笔倡言拍满族,罗列八旗丑史。更痛告、淫威专制。章氏株连缘作序,著书人、坐罪寻欧例。三字狱,折磨死。
扬州十日遭屠记,更难堪、屠疁三次,全城紧闭。足引汉民心愤激,革命昌言起义。造中国、共和时世。烈士身家拚一掷,吊英灵、遗墓华泾里。哀宿草,凄何底。
逐句释义:
- 真是奇男子啊,你这么年轻就敢于冒险,带头进行革命工作。
- 你振笔疾书,大声疾呼反对清朝的统治,列举了清朝八旗军队的丑恶行径。
- 更令人痛心的是,你的遭遇竟然和那些被冤枉的人一样悲惨,他们因为反对满族统治而被株连九族。
- 写书的人因著书而受到牵连,最终被判罪入狱。
- 在三字狱中,他被折磨致死。
- 扬州十日大屠杀的惨况让人难以忍受,他三次被屠城。
- 这座城市的全城封锁,使得汉人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满。
- 他大声疾呼要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中国的共和国。
- 他的牺牲是为了中国的未来,他的生命如同烈士一样珍贵。
- 在华泾里,他的墓地已经荒凉,只剩下凋零的野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邹容的描绘,表达了对辛亥革命先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诗中提到的“三字狱”,是指清朝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设立的酷刑,被判刑的人常常被用铁签钉上三个大字,以此作为他们的罪名。这种行为残忍至极,令人发指。然而,正是这样的黑暗时代,孕育出了像邹容这样的英雄人物。
诗中的“扬州十日”是指清军在扬州屠杀无辜百姓的事件,这是清朝历史上最为残忍的一次屠杀。而“屠疁三次”则形象地描绘了扬州城的全城封锁情况,使得城内的民众无法逃脱清军的屠杀。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邹容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他不畏强权,勇于挑战清朝的统治,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也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向世人证明了革命者的伟大和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