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红楼乍下,画舫争携,桃根桃叶相并。袖惹花钿,香余酒袂,拚得水窗酩酊。斜倚衫青,横冲波绿,有人煎茗。算六朝、金粉无多,留与烟波千顷。
秋思被风吹紧。又小鬟催酒,阻人归兴。看丁字帘前,恰耐晚窗秋冷。莫嫌醉态,浅斟低唱,定入旗亭佳品。渐淡月、沁透衣襟,倚棹照来清影。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词的赏析能力。
“想红楼乍下,画舫争携,桃根桃叶相并”是说想见那红楼刚下,船只争夺着拉纤,桃树和桃叶紧紧相依。“想”字表明了词人的主观愿望,而“红楼”“画舫”“桃树”、“桃叶”都是女子的代称,“争”“并”都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感情色彩,“相”,表示动作,有相互的意思;“争携”指争相拉着纤绳,“相并”指紧挨着,互相靠在一起,这两句写船儿竞发,女子们争先恐后地乘舟而去,表现了她们急欲离去的急切心情。“袖惹花钿,香余酒袂,拚得水窗酩酊”写的是她们在船上喝酒的情形。“袖惹花钿”“香余酒袂”,写出了她们喝酒时的情景:衣袖上沾有花香,袖子拂动着酒席上的花钿;衣袖上还留有淡淡的香气,衣袖也随着饮酒的节奏飘舞起来,她一边喝着酒,一边把袖子甩动来驱散身上的花香。“拼得水窗酩酊”则写出了她饮酒尽兴的样子,“拼”是尽情的意思,“酩酊”是醉意,她尽情地饮着酒,喝得大醉如泥,连船儿也摇摇晃晃地随波逐流。“斜倚衫青,横冲波绿,有人煎茗”是说,她斜靠着青色的衣服,任凭船儿在碧波中冲荡起伏,旁边有人正在煮茶品茗呢。“斜倚”表现出她的悠闲自得,“衫青”表明她身着青色衣服,衣襟随风飘扬;“波绿”写出了湖水的颜色,波涛翻滚,绿浪滚滚;“煎茗”说明有人在给她煮茶,喝茶的人在品茗的时候,也不忘欣赏湖光山色。“算六朝、金粉无多,留与烟波千顷”意思是,算得上六朝繁华的城市已经没有多少了,只能留给那浩渺无边的江水和烟波云雨了。“金粉”指六朝的富贵,“千顷”是指广阔的江面。这一句既点出了六朝的辉煌,又暗示了它的没落和消逝,流露出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之情。
“秋思被风吹紧”是说秋风袭来,秋思更加浓重。“被风吹紧”写出了秋风劲吹的力度,“被”是被子或褥子的意思,这里用它来形容秋风,写出了风势的强劲;“吹紧”写出了秋天的萧瑟,“紧”字写出了秋风的劲厉之态,“秋思”指秋天的思绪,“被风吹紧”则写出了秋风的凌厉无情。“又小鬟催酒,阻人归兴”是说,她又催促着侍女给斟上酒,阻止我回到自己家中去。“又”是又一次的意思,“小鬟”是年轻女子的代称,“催酒”指的是让侍女给斟酒,“阻人归兴”则是说不让自己去家。“看丁字帘前,恰耐晚窗秋冷”写的是她在晚窗前的所见所感。“丁字帘”是古代的一种帘子,形状像两个竖直相交的木框中间加一个横木构成菱形,“丁字帘”即指这种帘子。“晚窗秋冷”是说她在晚秋的天气里站在窗口,看着秋景,不禁感到一阵寒意袭人。“丁字帘前”表明她是站在窗口,“恰耐晚窗秋冷”则写出了她站在窗口时的体感。“莫嫌醉态,浅斟低唱,定入旗亭佳品”写的是她喝醉了酒,但仍然能保持一副优雅的态度,吟咏着优美的诗句,一定会成为歌妓们争相传唱的名曲。“莫嫌”意思是不要嫌弃,“浅斟低唱”,写出了她的神态,她端着酒杯轻轻一呷,低声吟唱;“旗亭”,指酒馆,“佳品”指美好的作品。“渐淡月、沁透衣襟,倚棹照来清影”写的是她站在船头,眺望着远处的月亮和自己的倒影。“渐淡月”是指月亮渐渐变得柔和、淡薄了,“沁透衣襟”,写出了清凉的月光透过衣衫,渗透到皮肤上的感觉;“倚棹”,指靠在船桨上;“清影”,即倒影。整句的意思是说,渐渐地月光变得淡薄了,洒在身上,凉凉的,渗透进衣裳之中;她靠在船桨上,望着水中自己的倒影,似乎在沉思。
【答案】
①想红楼乍下,画舫争携,桃根桃叶相并。想:希望。红楼:女子的住所(代指女子)。画舫:彩绘的大船。争:争夺。携:牵引。相并:紧挨在一起。②袖惹花钿,香余酒袂,拚得水窗酩酊。袖惹:袖子碰触。花钿:女子首饰的一种。香余:香味犹在。酒袂:泛指饮酒的动作。酩酊:醉貌。③斜倚衫青,横冲波绿,有人煎茗。斜倚:斜靠着。衫青:青色的衣襟。波绿:波浪的颜色。横冲:横穿。有人:有人在这里陪伴。煎茗:煎茶。④算六朝、金粉无多,留与烟波千顷。算:算作,认为。六朝:指南北朝时期,特指南唐金陵城。金粉:指繁华富贵。无多:不多。烟波千顷:形容水势浩茫,无边无际。⑤秋思被风吹紧。秋思:秋日的情怀。被风吹紧:被秋风所吹拂、所笼罩。⑥又小鬟催酒,阻人归兴。又:再一次。小鬟:侍女。催酒:催促着斟酒。归兴:归家的欲望或兴致。⑦看丁字帘前,恰耐晚窗秋冷。看:观看。丁字帘:古代的一种帘子,形状像两个竖直相交的木框中间加一个横木构成菱形。⑧莫嫌醉态,浅斟低唱,定入旗亭佳品。莫嫌:不要嫌弃。醉态:醉后的仪态。浅斟:慢慢斟酒。低唱:低声吟咏。旗亭:酒馆。佳品:美好的东西。⑨渐淡月、沁透衣襟,倚棹照来清影。渐淡月:渐渐变得柔和、淡薄的月亮。沁透:浸透;渗透。衣襟:上衣的前襟。倚棹:靠在船桨上。清影: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