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好,凉入最高楼。一叶井梧秋。柳州乞巧怜文字,郝隆坦腹转风流。玉函披,闲把卷,思悠悠。
只莫道、文情徐与庾,只莫道、诗情韩与杜,有几辈、是吾俦。读书事业频回首,观书情绪欲搔头。唤长恩,看织女,对牵牛。
【注】①柳州:指刘禹锡。②郝隆:东汉人,因坦腹裸卧而闻名。③庾信(yǔ xìn):《别赋》、《哀江南赋》。④韩愈、杜甫:都是唐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⑤俦侣:同伴,朋友。⑥长恩:指皇帝。
【赏析】
《最高楼·又题七夕曝书图》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上阕写自己对读书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下阕写自己对读书情绪的感慨和对皇帝的思念。全词表现了作者热爱读书、追求进步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对于个人才能不被朝廷重用的愤懑之情。
“风光好,凉入最高楼。”开篇即点明时间、地点、天气、氛围及主人公心情。“一叶井梧秋”,借井梧落叶之景,暗寓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悲。“柳州乞巧怜文字,郝隆坦腹转风流。”“柳州”是古代地名,这里泛指有才华的人。“乞巧”是乞求爱情的意思。“乞巧”二字,既表明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更表明其对爱情的渴望。“柳州乞巧怜文字”,意思是说,在柳州这个地方,有才华的人会因为爱恋着别人而变得文采飞扬,如“乞巧”一般。而“郝隆坦腹转风流”,则是指有才学的人常常坦荡胸怀,不受世俗约束,因此也显得风流倜傥。这两句诗既赞美了那些有才华的人,也表达了主人公对他们的羡慕之情。
“玉函披,闲把卷,思悠悠。”这几句是写词人独自坐在书房中,打开书本阅读的情景。在这里,“玉函”指的是珍贵的书籍,“卷”则是书页,两者结合在一起,象征着知识的力量。“玉函”二字,既形容书的珍贵,也暗示了词人对知识的渴望。而“闲把卷”三字,则表达了词人闲暇之余,喜欢翻阅书籍的习惯。这种习惯也体现了词人的学识渊博。“思悠悠”,则是指词人心中思绪万千,无法集中注意力。这一句既描绘了词人独自阅读时的心境,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
“只莫道、文情徐与庾,只莫道、诗情韩与杜,有几辈、是吾俦。”“只莫道”三句,是词人在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忧虑。他担心自己的文情和诗情无法达到庾信和韩愈、杜甫等人的水平,认为自己难以与他们相提并论。这里的“几辈、是吾俦”一句,既是对自己能力的质疑,也是对未来的期许。他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像庾信、韩愈、杜甫这样的杰出人才。
“读书事业频回首,观书情绪欲搔头。”这两句是词人对自己读书事业的回顾和反思。他认为自己在读书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许多年,但是仍然感到迷茫和困惑。每当看到书籍时,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过去的经历,思考自己的得失。这种情绪让他感到焦虑和不安,甚至有时候想要挠头解闷。这两句词既表现了词人对读书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恐惧和不安。
“唤长恩,看织女,对牵牛。”“唤长恩”一句中的“长恩”指的是皇帝,即皇上。这是词人在向皇帝请求,希望皇上能够赐予他一些机会和资源,让他能够继续从事自己的读书事业。而“看织女,对牵牛”则是借用了牛郎织女的典故,表达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在这里,“看织女”可以理解为词人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和提拔,从而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对牵牛”则是指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词人借此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词通过词人的自述,展现了他对读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个人才能不被朝廷重用的愤懑之情。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豪迈的气概,又有细腻的情感,堪称千古传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