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曲对柴门影,依依画桡停住。蟋蟀啼完,芙蓉病老,秋事如烟过去。萧森院宇。有野鹤迎人,闲鸥作主。点醒微阴,隔篱红叶绣霜谱。
竹林馀韵再见。算疏狂小阮,高会仍与。尘柄生寒,鹅杯泛暖,还我晋时风趣。清游俊侣。正水阁花香,残灯催句。醉过黄昏,夜深还听雨。
【注释】
台城路:词牌名。
霁青叔:即张岱,字元瑜,号霁青叔。
小竹林园:在绍兴市柯岩山麓南侧。
蟋蟀啼完:指秋天已尽,寒蝉不再鸣叫。
芙蓉病老:菊花因秋寒而凋谢。
萧森院宇:荒凉冷落的庭院。
野鹤迎人:指鹤在庭院中飞翔。
闲鸥作主:指鸥鸟在庭院中自由自在地嬉戏。
点醒微阴:指微风拂动树叶,使阳光透出。
竹林馀韵再见:指再次欣赏竹林中的美景。
疏狂小阮,高会仍与:形容自己饮酒畅快,豪放不羁。
尘柄生寒:形容酒杯中酒液清澈如雪。
鹅杯泛暖:形容酒杯中酒液温热如鹅毛。
晋时风趣:指魏晋时期的风度和情趣。
水阁花香,残灯催句:指水阁上花香四溢,灯光映照下,人们挥笔成章,抒发情怀。
醉过黄昏,夜深还听雨:指醉后在夜晚听到雨声,感到宁静和惬意。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绍兴市柯岩山麓南侧的小竹林园赏菊时即席赋赠给友人的一首词。全词以写景为线索,描绘了秋末冬初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豪放之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起首两句“板桥曲对柴门影,依依画桡停住。”描写了词人站在板桥上,看着柴门旁的画船缓缓停泊在河面上的景象。这里的“板桥”指的是石桥,而“柴门”则是指普通的农家大门。通过这两个词语的运用,词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宁静而又古朴的场景,营造出了一种和谐而又悠扬的氛围。同时,“依依画桡停住”也进一步描绘了词人对于这个场景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两句“蟋蟀啼完,芙蓉病老,秋事如烟过去。”则描绘了秋天即将结束,蟋蟀不再鸣叫,菊花逐渐凋谢的情景。这里的“芙蓉病老”是指菊花因为秋天的寒冷而变得枯萎凋零。通过这些描绘,词人成功地表达了秋天已经过去,一切都将重新开始的情感。
紧接着的句子“萧森院宇,有野鹤迎人,闲鸥作主。”则描绘了院子里的景色。其中“萧森院宇”形容院落荒凉冷落;“野鹤迎人”是指鹤在院子里飞翔;“闲鸥作主”则是指鸥鸟在院子里自由自在地嬉戏。通过这些词语的运用,词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自由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自然之中。
接下来的两句“点醒微阴,隔篱红叶绣霜谱。”则描绘了隔着栅栏的红色叶子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这里“点醒”指的是阳光透过树叶照亮了周围的景物;“隔篱红叶绣霜谱”则是指红色的叶子如同绣花一样美丽,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这些词语的运用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随后的句子“竹林馀韵再见。算疏狂小阮,高会仍与。”则是说词人再次欣赏到了竹林中的美景。这里的“疏狂小阮”是指古代的一种豪放不羁的生活方式;“高会仍与”则是指仍然能够参加高雅的活动。通过这些词语的运用,词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热情和对于友情的珍视。
接着的句子“尘柄生寒,鹅杯泛暖,还我晋时风趣。”则描述了酒杯中酒液清澈如雪,让人感到清凉舒适。这里的“尘柄生寒”形容酒液清澈透明;“鹅杯泛暖”则是指杯子中的酒液温暖如鹅毛。通过这些词语的运用,词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又舒适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最后的句子“清游俊侣,正水阁花香,残灯催句。”则是说词人在水阁上赏花品茶,吟诗作对。这里的“清游”指的是高雅的游览活动;“水阁花香”则是指水阁上弥漫着花香;“残灯催句”则是指灯光摇曳,催促着词人挥笔成章。通过这些词语的运用,词人成功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生活情趣的表达,展现了词人豪放的个性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同时,词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语言优美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