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荒鹤老,绝空山人迹,臞仙谁侣。流水小桥天欲晚,可惜落英无数。寒食单衣,江城哀笛,悽咽欺花雨。问谁索笑,冷香薰透诗句。
宵来梦入罗浮,翠鸟殷勤,促我摇鞭去。算到江南春赶上,又唱送君南浦。三嗅芳馨,一番惆怅,恨不香中住。残阳虽暖,湿云尚拥归路。

【注释】

①芝(zhī)荒:指灵芝草枯萎。鹤老:指仙鹤年老。绝空山人迹:意思是说在空无一人的山林中,只有那仙人独自漫步。臞(quú)仙:瘦而高峻的仙人。侣:同伴。

②流水小桥天欲晚:流水潺潺,小桥残破,天色将要傍晚。落英无数:落花无数。

③寒食:清明前一天,禁火,吃冷食。单衣:单薄的衣裳。江城:指临安(今浙江杭州)。哀笛:凄凉的笛声。悽咽:凄楚地哭泣。欺花雨:被风吹散的花瓣如雨一般落在花丛之中。

④谁索笑:是谁来索取欢笑?冷香薰透诗句:冷香的气息弥漫了整个诗句。

⑤罗浮:山名,在广东省,相传是越王勾践曾在此炼丹求仙的地方。翠鸟:青绿色的鸟儿,这里代指罗浮山中的道士。促我摇鞭去:催着我摇动马鞭出发。

⑥算到江南春赶上:想到春天已经来到了江南。又唱送君南浦:又一次唱出离别的歌曲送别南边的水岸。

⑦三嗅芳馨:三次闻到香气。一番惆怅:一种深深的忧愁。恨不:怎奈。香中住:像花香一样留在心中。

⑧残阳虽暖:夕阳虽然温暖。湿云尚拥归路:湿润的云气仍然萦绕在回家的路上。

【赏析】

此词作于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春末夏初,作者自江西上饶赴福建建阳,途经临安(今浙江杭州)。词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开头“念奴娇”三句,写词人独行空山之中,感叹自己年老体衰。

起首一句,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与事件。“芝荒鹤老”四字,总领后文。“绝空”,既写出山路之高峻空寂,也表现出词人心境之孤寂。“臞仙谁侣”,即问苍松翠竹,谁来为伴。“瘦”字点明仙人瘦弱,“髙”字则突出其仙风道骨的形象。“谁侣”二字,不仅照应上文,还暗示了下文的问答。

以下数句由景及情。词人面对流水、小桥、落花、寒食等景象,触景生情,感慨良多。“流水小桥天欲晚”二句,描写暮色苍茫,流水悠悠。此时正是寒食节,人们穿单衣,吹悲切的箫曲,泪洒花雨。词人感叹,可惜落英无数。这几句以景衬情,烘托出一种凄凉愁苦的气氛。

过片三句,词人将笔锋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寒食单衣”,表明自己身处异乡,不能与亲人同欢共乐。“江城哀笛,凄咽欺花雨”,则进一步渲染了词人的伤感情绪。笛声凄厉,仿佛在向花雨倾诉衷肠;而花雨纷纷,似乎也在嘲笑词人。

“问谁索笑”,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问答。这里的“谁”是指仙人。“谁索笑”,是说有谁来索取他的笑声呢?“冷香薰透诗句”,则是说冷香的气息弥漫了整个诗句,使诗篇充满了幽香。这两句既回答了上文的提问,又将词人的情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宵来梦入罗浮”,词人说自己在夜晚梦见自己来到了罗浮山。“翠鸟殷勤,促我摇鞭去”,则是说梦中翠鸟殷勤地催促着他起身赶路。这两句以梦境的形式,再次表现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算到江南春赶上”,词人想象着春天已经来到了江南。“又唱送君南浦”,则又一次唱出离别的歌曲送别南边的水岸。这两句既承接了上文梦境的内容,又表现了词人即将踏上离别之路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结尾三句,词人以“三嗅芳馨,一番惆怅,恨不香中住”作结。“三嗅芳馨”四字,既表现了词人对花香的喜爱,也暗示了他对人间美好的留恋之情。但是,词人终究未能留得住这美好时光,只能深深地叹息一声:“恨不香中住”。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颇具特色。词人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整首词既有实景又有虚景,既有眼前之景又有梦幻之境,从而营造出一种迷离恍惚的艺术效果。同时,词人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