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夕凉波起白蘋,蔫红落粉尽歌尘,依稀山黛可怜颦。
一舸谁寻虾菜路,千丝空羡鲙残鳞,无多秋事属闲人。
【注释】
甲辰:宋孝宗淳熙八年。石湖:在杭州西湖西北,又名孤山寺。胥口镇:在浙江桐乡县东,距苏州约10公里,为吴中名胜。越城桥、桂山、虾菜:均为苏州名胜地。秋事:秋景。闲人:闲适的人。
【赏析】
上片写中秋后放舟石湖观月的所见所感。
“烟夕凉波起白蘋”,傍晚时分,微风吹拂,湖面荡漾着轻波,白苹花飘然于水上。
“蔫红落粉尽歌尘”,荷花已经凋谢,荷叶也枯黄了,只有那残存的歌声还萦绕在水面,仿佛是歌女的余音袅袅而逝。
下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以“颦”,形容月色之美,使人愁思万千。“一舸谁寻虾菜路,千丝空羡鲙残鳞”,诗人乘舟游览,看到水中的鱼虾,不禁想起故乡的味道。“虾菜”指水产品中的虾仁、鱼子等;“鲙(kuài)残鳞”,指切成细丝状的鱼肉和鱼骨等。
“无多秋事属闲人”,没有多少秋天的景色属于那些闲适的人。
下片写中秋后第二天傍晚放舟石湖观月时的感受。
“烟夕凉波起白蘋”,“烟夕凉波”是指傍晚湖面的雾气,“凉波”指湖水微冷的涟漪。
“蔫红落粉尽歌尘”,荷花枯萎,荷叶枯黄,一切都已消逝,只剩下歌声在湖面上回旋。
“依稀山黛可怜颦”,隐约可见的山色,宛如美人蹙眉般娇媚动人。
“一舸谁寻虾菜路”,诗人想到故乡的虾菜,不禁怀念起故乡的风味来,但故乡的虾菜却无人寻找。
“千丝空羡鲙残鳞”,“鲙(kuài)残鳞”指的是切成细丝的鱼肉和鱼骨等。
“无多秋事属闲人”,没有多少秋天的事情属于那些闲适的人。
这首诗写于中秋过后不久,即淳熙八年(公元1179年)。诗人当时由家乡来到临安,心情十分郁闷。他在石湖游玩赏月时,又回忆起故乡的美好景色,勾起了无限感慨。全诗以景起兴,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