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起绿窗匀面了,鬟云一镜松。碧苔庭院,幽花数剪,春在帘栊。曲栏深处坐,教雪衣、低唱玲珑。曼声引,更弓鞋轻点,袅尽钗茸。匆匆。
玉烟吹散,翠苕不耐晓霜中。绣帏垂地,啼莺不语,残月朦胧。莫翻金缕曲,怕百花、扫地都空。画堂东。剩兰心一点,还发春红。
【注释】
瑶台第一层:《兰簃读曲图》为元代杨铁笛子所作,共三卷,每卷四折,以《西厢记》故事为题材。
晓起绿窗匀面了:清晨起床整理面容。
鬟云一镜松:形容女子的鬓发像松树一样黑而亮。
碧苔庭院:院子里长满了绿色的青苔。
幽花数剪:指在院子里剪了几枝花。
春在帘栊:春天的气息充满整个窗户。
玲珑:这里指的是曲调。
曼声引:用缓慢的声音唱曲子。
弓鞋轻点:穿鞋子轻轻地行走。
袅尽钗茸:形容曲艺表演者的歌声婉转悠扬,仿佛能将钗上的装饰轻轻摇曳。
玉烟:指晨曦初照时如烟似雾的景象。
翠苕不耐晓霜中:比喻女子对冷露的敏感反应如同嫩芽般娇弱。
绣帏垂地:形容室内布置华丽,帷幕低垂。
啼莺不语:莺鸟因受到惊吓或困窘而沉默不语。
残月朦胧:月光微弱,隐约不清。
金缕曲:一种乐器名。
画堂东:指曲艺演出地点的东面。
兰心一点:比喻曲艺表演者的表演细腻入微,如同兰花之心一般纯净。
还发春红:意指表演者的声音如同春风拂过梅花盛开一般动人心魄。
【译文】
清晨起身梳理妆容,鬓发如云又如松树一般黑亮。青苔覆盖的庭院,幽花几株,春天的气息弥漫于窗外。坐在曲折栏杆的深处,教着雪衣的女子,低声吟唱着美妙的曲子。缓缓地唱出曼妙的旋律,更让穿着轻盈鞋子的女子轻轻踏着节奏,舞动着纤细的手指。时间匆匆流逝,转眼间已是日上三竿。
早晨的阳光穿透薄雾,翠绿的竹叶抵挡不住寒冷,无法忍受清冷的霜气。室内华丽的帷幔垂下,莺鸟因寒冷而不再鸣叫,只余下朦胧的月光。不要再演奏那些凄婉的《金缕曲》,怕那些美丽的花朵也会被无情扫荡,一切都变得空寂无色。曲艺舞台在东面的一角,只剩下那如兰心般纯净的表演者,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赏析】
《兰簃读曲图》是一首描绘歌女演唱曲艺表演情景的词作。全词通过描写一个歌女的一天,展现了她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词的上阙主要描写歌女的日常生活。开篇即写“晓起绿窗匀面了”,清晨起床整理妆容,表现了歌女对自己的仪容非常讲究;接着写到“鬟云一镜松”,形容歌女的鬓发浓密、光亮,与松树相比,突出其秀美;再写“碧苔庭院”,暗示了环境的静谧优美;“幽花数剪”则表明歌女喜欢在院子里采摘一些花草;最后两句“春在帘栊”和“曲栏深处坐”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表现出歌女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
下阙开始,词人转入对歌女情感的刻画。“玉烟吹散”两句,以“玉”字形容晨曦初照时如烟似雾的景象,同时以“翠苕不耐晓霜中”比喻歌女对寒冷的敏感反应,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她的娇柔之态;紧接着,“绣帏垂地”一句,写出了歌女所在房间的豪华与精美;最后,“啼莺不语”和“残月朦胧”两句,则表达了歌女内心的忧郁和无奈,暗示出她的心情并不如外表所见那般明媚。
词的结句“剩兰心一点,还发春红”,则是对整首词的总结与升华。“兰心一点”既指歌女的表演技巧高超,也暗指她的心境如同兰花一样纯洁美好;“还发春红”则是指她的嗓音如同春天的红花一般动人心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整首词通过对歌女一天生活的描绘和对其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她的美丽与才情以及内心的复杂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