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鬟弄笛,点罗衣、杏花似雪。凉蟾低照鬓影,蝤蛴玉样白。
粉落宫梅半额,问朝云、有谁画得。除非周昉细写,屏风十二叠。
金蕉叶·春夜有赠 双鬟弄笛,点罗衣杏花似雪。凉蟾低照鬓影,蝤蛴玉样白。
粉落宫梅半额,问朝云、有谁画得。除非周昉细写,屏风十二叠。
注释与解析
诗句释义:
- 双鬟弄笛:描述了两位女子在吹笛子的优雅动作。
- 点罗衣:指的是穿着华丽的衣服,罗衣即丝绸制成的衣服。
- 杏花似雪:形容梅花的花瓣如同白雪一般纯净美丽。
- 凉蟾(月亮):月亮被描述为清凉而皎洁,照在人的鬓角上。
- 蝤蛴(qiú qí)玉:指人的皮肤或面容洁白如玉。
- 粉落宫梅:比喻梅花的美丽与纯洁,宫梅通常指宫中种植的梅花。
- 问朝云:询问是谁画了这样的美景。
- 周昉:唐朝著名的画家,擅长画仕女图。
- 屏风十二叠:形容画作精美细致,像屏风一样层层叠叠。
译文:
在这寂静的夜晚,两位女子在轻轻吹奏笛子,她们身着美丽的罗衣,周围的杏花似乎都被染上了雪的颜色。明亮的月光洒在她的鬓角,使她看起来像是蝤蛴一样洁白。她的面颊上的妆容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脱落,仿佛是宫里的梅花一半被风吹落。我不禁好奇地问,是谁绘制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除了唐代的周昉,谁能如此细致地描绘这宁静美好的场景呢?他的画作就像十二层叠起的屏风一样,精致而生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静谧的春夜,通过女子的装束、发饰以及环境的描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景。诗歌语言优美,充满了音乐性和画面感,使得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他所经历的心情变化。同时,通过对人物和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思,是樊增祥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