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市吹箫,更隐芦中,士殆穷乎。看边城抒笑,君为越石,长门卖赋,我愧相如。易水萧萧,胡尘扰扰,憔悴归来薄笨车。重携手,谢平原十日,快慰羁孤。
僧房馔供伊蒲。有皛饭清尊仿大苏。笑铜琶铁板,半生词赋,高楼明月,卅载江湖。莺燕当筵,鸳鸯按谱,七尺珊瑚击碎无。拚一醉,话江南烟水,漫赋归欤。

【注释】

①刘闼青:即刘敞,宋文学家。招饮市楼:在市楼上设酒招待。②以,用。词赠别:作一首送别的词。③再:重复。前韵:诗的前两句是平仄声调相同。奉和:依前人诗句的平仄声调写自己的词。④吴市:吴郡的市。⑤芦中:芦荻丛生的河边。⑥边城:指边远荒凉的城镇。⑦君为越石:你像战国时楚国的屈原那样被排挤不用。⑧长门卖赋:汉武帝时李延年《长门赋》,是司马相如所作,因司马相如曾做过汉武帝的侍从官而不得重用,故云。⑨易水:在今河北省易县西南。⑩憔悴:形容人瘦弱、精神沮丧的样子。⑪平原十日:指与友人相聚共度的时光。⑫大苏:苏轼。⑬伊蒲:指僧人。⑭皛饭清尊:白米饭,清澈的美酒。⑮铜琶铁板:铜琵琶,铁板鼓。⑯高楼明月:指高高的楼台,明亮的月亮。⑰莺燕当筵:莺歌燕舞,欢乐之景。⑱鸳鸯按谱:双鸟对舞。⑲七尺珊瑚: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才。⑳拚一醉:尽情地喝酒。㉑话江南烟水:谈江南的风景。

【译文】

在市楼上设酒邀请我,并作词相赠。再次以前人的诗歌的平仄声调写自己的词。

吴市边城的箫声悠扬,更隐在芦苇丛中的士人,恐怕已经穷困不堪。看那边城的百姓开怀大笑,您像屈原一样被排挤不用,我愧对司马相如般的才华。易水边的萧萧风声,胡人的战马践踏着大地,归来的游子憔悴消瘦。再次携手重聚,谢过友人陪伴了十天,能快慰我这羁旅孤寂的人。僧人的斋食丰盛,有白米饭、清澈的美酒,就像苏东坡的豪放;笑弹铜琶铁板的乐师,半生都在创作词赋,却只有高楼上的明月陪伴他三十年江湖生涯。欢乐宴席上莺燕成双成对,双鸟对舞,七尺长的珊瑚被击碎了也没有后悔的意思。尽情地喝酒,聊一聊江南的山水风光,我也要归去隐居。

【赏析】

此词作于熙宁八年(西元一〇七五年)春,作者任徐州知州期间。据《宋史》记载,苏轼在徐州知州任内曾得罪于王安石,因此被贬谪至黄州。苏轼此时正在徐州任职,刘敞来徐州拜访他,苏轼作此词答之。

上片起笔“吴市”二句。吴郡的市楼,是作者与友人相聚的地方,也是他们经常饮酒吟诗之地;芦丛中的士人,是指苏轼自己,当时正因直言进谏,而被贬到黄州。“看边城”、“君为越石”,是说看那些边远荒凉的城镇和屈原一样被排挤的士人;“长门”、“我愧相如”是说自己惭愧于文才出众的司马相如;“易水”“憔悴”是说易水边的萧萧秋风吹拂着我,我憔悴得像一个无家可归的游魂。三句是写诗人被贬后心情抑郁苦闷,悲叹身世坎坷。

下片起笔“僧房”二句,点出题意:“僧房馔供伊蒲”,是写在寺庙中请僧人吃饭的情景;“有皛饭清尊仿大苏”,是说白米饭和清澈的美酒,就像苏轼所写豪放的诗一样;“笑铜琶铁板,半生词赋”,是说笑那些弹琵琶的乐师,他们在半生的岁月里,一直在创作诗词;“高楼明月”,是说高楼上的明月陪伴了他们三十年江湖生涯。这几句是说,诗人和友人在一起欢宴畅饮,一起欣赏着月下的景色,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间。“莺燕当筵,鸳鸯按谱”,是说欢乐宴席上莺燕成双成对,双鸟对舞,七尺长的珊瑚被击碎了也没有后悔的意思。“拚一醉”三句是说尽情地喝酒,聊一聊江南的山水风光。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在被贬黄州后的悲凉情怀。全词通过对过去生活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向往,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豁达的人生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