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黄楼,逢公生日,曾荐尊俎。十八年来,灰飞烟灭,最凄凉难诉。南飞鹤影,孤鸿缥缈,劳尔蝎磨朝暮。自覃溪、焚香授简,竞说雪堂椒醑。
仓山荒伧,三投解未,也学新安浪语。新法难言,新诗莫咏,海外聊容与。天才飒爽,儒林文苑,收缚一生不住。只赢得、芒鞋箬笠,流传画谱。
【注释】:
- 黄楼:指黄州。黄州是苏轼贬谪的地点。
- 十八年来,灰飞烟灭:自公元1085年(熙宁八年)苏轼被贬至黄州后,至今已经过了十八年。
- 南飞鹤影,孤鸿缥缈:苏轼在《赤壁赋》中曾写道“鹤唳清都”,此处借用此意。
- 覃溪:即王巩,苏轼的朋友。
- 雪堂椒醑:用杜甫诗《饮中八仙歌》中的名作“李白斗酒百篇文”和苏轼自比为“醉翁之意不在酒”。
- 仓山荒伧:指陈师道,字履常,号无己、无非先生,北宋末、南宋初人,江西彭泽人。陈师道与苏轼同乡,两人有深厚的友谊。
- 三投解未:指苏轼在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被贬至黄州,至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才被赦免回京。
- 新法难言,新诗莫咏:新法,指王安石变法。
- 海外聊容与: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曾写下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句,此处借用此意。
- 天才飒爽:形容苏轼天资聪敏。
- 儒林文苑:指儒家学者和文人学士聚集的地方。
- 芒鞋箬笠:指苏轼晚年的行囊,以芒麻编成,上加竹篾覆盖,下连箬叶。
【赏析】:
《永遇乐·坡公生日题孙雪居笠屐图》是苏轼于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六月十一日为朋友孙雪居所画的《笠屐图》所写的一首词。该词先写苏轼与朋友黄楼相聚,共叙友情的情景;再写自己被贬之后,对新法的批评和讽刺;最后写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整首词抒发了作者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上片开头三句写苏轼与朋友黄楼相聚的情景。黄楼是苏轼贬谪之地,这里也是他们经常相会的地方。苏轼曾在《和陶渊明饮酒诗》中写道:“我生君里,君亦同游”。可见他们之间情谊深厚。而此次相见,又恰逢苏轼的生日,因此他们共举樽俎,畅谈人生。然而,好景不长,十八年后重聚,物是人非,一切都已改变。此时苏轼心中不免感到凄凉。“最凄凉难诉”,正是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事变迁的感叹。接着三句写诗人对友人的怀念。黄州之别后,苏轼与朋友的联系日益减少,但每当想起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仍感到难以割舍。尤其是覃溪焚香授简、竞说雪堂椒醑之事,更是令苏轼怀念不已。
过片五句写苏轼对新法的讽刺和不满。苏轼认为朝廷的新法难以实施,新诗也无人能写出。这些新的变化都只是表面上的空谈。最后两句则是对友人的祝福。虽然自己在政治上屡受挫折,但在诗词创作方面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他希望能将这一成就传承下去,让世人都能领略到他的才华。
下片开头五句写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他曾经有过豪情壮志,如今只能带着芒鞋箬笠四处漂泊。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五句既是对自身生活的概括,也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结尾两句则直接点明了全词的主题——赞美自然之美。这里的自然美不仅体现在景色上,更体现在诗人的情感和态度上。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