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湿苔深,风飘絮弱,芳情句起多少。
色相先空,根芽易断,暗逐游丝低袅。
化作巫云去,只凉夜,明蟾相照。
锴疑荷锸,人来青山,一醉同倒。
犹记当年玉貌。
怎燕支褪尽,愁共春杳。
缘了三生,妆销半面,还向雕栏凭吊。
环佩归何处,歌楚些、料难招到。
幻影模黏,懊侬描上图槁。

【注释】

探春慢:词牌名。又名花魂、花间慢、花底凉等,双调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三平韵。此调为咏叹花事之词。

色相先空:指花已凋谢,颜色不再鲜艳。

巫云:指月中的仙云。

锴:通“刮”,用刀削。

燕支:即胭脂,古代妇女的化妆品。

三生:佛教语,指前世、今生和来世。

还向雕栏凭吊:回到雕花栏杆前凭吊,形容人伤悼花落的情态。

懊侬:唐白居易《长恨歌》中有“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句,后因以“懊侬”代指女子。

【赏析】

《花魂》是南宋辛弃疾的一首词。此词写春残花落的哀怨之情,借花抒发自己的感慨。

开头两句,描绘出一幅雨打风吹、花事凋零的凄清画面,烘托出诗人对美好爱情生活的留恋和惋惜。

“色相先空”,“根芽易断”,这两句写出了花落的原因。花落,是因为它的美质已经丧失,根芽也已经断裂,无法再生长了。

“化作巫云去”,“只凉夜,明蟾相照”。“巫云”一词来自屈原的《离骚》,意思是说,花落以后变成了月中仙人的云彩,只有夜晚月光明亮时才显现出来,与月亮相互辉映。

“锴疑荷锸,人来青山,一醉同倒。”这三句写赏花饮酒的场面,表明作者在花落之后依然要欣赏花的美,享受生活的快乐。

“犹记当年玉貌”,回忆起曾经的美好时光。

“怎燕支褪尽,愁共春杳。”“燕支”指胭脂,这里暗指红颜易老;“愁共春杳”表示自己的心情也如春天一样遥远而渺茫。

最后一句“缘了三生,妆销半面,还向雕栏凭吊”,表示自己在花落之后仍然怀念着过去的爱情。

全词通过描绘春天的花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失落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