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玕十二。刻遍小名红闲翠。
寄语春知。为惜年年长笋枝。
细香妆面。临水隔花时一见。
却羡山花。得近钗鬟贴脸霞。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描写的是石壁上的梅花。全词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是一幅生动的水墨山水画卷。
“琅玕十二”,点出梅树有十二个花苞(一说是指树上结的十二颗果实)。
“刻遍小名红闲翠”:这一句是写梅花的颜色。梅子成熟的时候,果壳裂开,里面的种子呈红色;梅花开放时,花瓣也呈红色;所以诗人说:“刻遍小名红闲翠”。
“寄语春知”:春天来了(注意这里的“知”是动词)!请告诉它(指梅花),要珍惜年年长出的嫩笋枝啊。“寄语”就是告诉的意思。
“细香妆面”:梅花的香气很淡,但是很细,好像用香料来装饰脸面一般。“妆”是动词,“粉”是名词,这里用来形容香气,是拟人化的写法。
“却羡山花”:我羡慕山花。“却”是表示比较、对照的副词。“山花”即山野的花。作者在赞美了梅花之后,忽然转向赞美山花,这是出乎读者意料的,因此读起来有一种新鲜的感觉。
“得近钗鬟贴脸霞”:因为靠近发髻,所以好像贴在脸上一样。“钗鬟”就是古代妇女用来插在头上的一种首饰。“贴脸霞”就是贴在脸上的晚霞。这句诗的意思是:山花虽然比不上梅花,但是比梅花更可爱。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描写的是石壁上的梅花。全词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是一幅生动的水墨山水画卷。开头两句是说梅花已经有十二朵了,颜色鲜红。第三句是说,告诉春知道,要珍惜年年长出的嫩笋枝啊!这里的“寄语春知”中的“知”是动词,意思是告诉春天。第四句写梅花的香味很淡,但是很细,好像用香料来装饰脸面一般。这里的“妆”是动词,“粉”是名词,这里用来形容香气,是拟人化的写法。第五句突然转变话题,写山花,这是出乎读者意料的,因此读起来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却羡”三字写出了作者对山花的喜爱之情。最后二句是对山花的赞美。因为靠近发髻,所以好像贴在脸上的晚霞一样。
此词的构思新颖奇特,别出心裁。上片先写梅花,再写山花;下片则以反问的形式写出自己对山花的喜爱之情。全词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咏物词。